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十四章 暴雨将至 (1/3)

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得刺眼。我盯着重症监护室门上那盏小小的红灯,它像一只不怀好意的眼睛,冷冷地俯视着我。

母亲靠在塑料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散乱地贴在额前,手里还攥着那张病危通知书。

“程得胜家属?“护士推门出来,口罩上的眼睛布满血丝。

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大声道:“在!“

“病人暂时稳定了。“护士递过一叠检查单,说道,“肺部感染引发多器官衰竭,需要继续观察。“

我机械地点着头,那些医学术语像冰雹一样砸在头上:肺动脉高压、血氧饱和度不足、心肌缺血...

最后一张CT报告上,父亲原本应该黑色的肺叶里,布满了棉絮状的白色阴影。

“能...能治好吗?“我的声音,哑得不像自己。

护士叹了口气,说道:“老人家的体质,比预想的强。先过了今晚,观察再说。“

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几秒后闷雷滚过天际。

我这才注意到,夜空不知何时已乌云密布,远处,传来树叶翻卷的沙沙声,要变天了。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赵雨晴发来的紧急气象预警:【特大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三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伴有短时大风和冰雹】。紧接着又是一条:【试验田排水系统还没完工,怎么办?】

我盯着手机屏幕,眼前浮现出那些刚经历冰雹又遭扶起的“桐麦“。再来一场暴雨,它们必死无疑。

“妈,“我轻轻摇醒母亲,说道,“您守着爸,我得回趟村里。“

母亲睁开双眼,问我:“得胜,要下暴雨了?“

我点点头。

她太了解土地,太了解父亲了。

“去吧,“母亲整了整衣襟,说道,“你爸要是醒了,我告诉他你去守麦子了。“

我俯身抱了抱这个瘦小的老太太,她身上有股淡淡的艾草香,和父亲一样。

出租车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雨点像子弹一样射在挡风玻璃上,雨刷器开到最大也跟不上节奏。司机嘟囔着“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我却想起父亲笔记本里记载的1963年大涝,“七月廿八,雨如倾盆,三日不止,麦穗尽霉...“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程桐。电话那头,传来她带着哭腔的童音:“爸爸!麦子又要疼了!“

我的心揪成一团,安慰道:“桐桐别怕,爸爸马上到。你跟谁在一起?“

“妈妈,赵阿姨还有张爷爷!我们现在田边搭棚子!“背景音里,传来嘈杂的人声和风雨呼啸,“赵阿姨说要用'科学魔法'救麦子!“

赶到村口时,积水已经没过脚踝。远处试验田边人影绰绰,十几盏手电光在雨幕中划出凌乱的光轨。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去,泥水溅满了裤腿。

眼前的景象,让我愣在原地,田埂上支起了临时雨棚。

张教授和学生们正在操作一台小型抽水机;赵雨晴带着村民们在麦田周围挖排水沟,二十多个老人排成人墙站在麦田上风口,用塑料布和自己的身体为麦子挡风。

“程大哥!“赵雨晴看到我,顶着雨跑过来。她的白大褂早已湿透,头发贴在脸上,手里却紧紧抱着父亲的笔记本,用防水袋包得好好的。

“怎么样了?“我大声问,风声几乎盖过说话声。

她把我拉到雨棚下,说道:“排水系统刚铺好一半!现在,最担心的是倒伏麦子的伤口会感染霉病!“

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翻开父亲的笔记本。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土办法:“雨前撒草木灰可防霉“、“芥菜与麦间作,霉病少“...

我的手指,停在一段描述上:“六三年涝后,唯东畔与芥菜同种之麦未霉...“

“赵教授!“我抓住她的手腕,“我父亲记载芥菜能防霉病!“

赵雨晴眼睛一亮,说道:“植物间作,确实有生物防治效果!“她转身对张教授喊道,“张老!程叔叔笔记提到芥菜防霉!“

张教授冒雨凑过来看笔记,老花镜上全是水珠:“有意思!芥菜分泌的异硫氰酸酯有抗菌作用!“他突然拍了下脑门,吩咐。“快!去李婶家菜地摘芥菜!有多少摘多少!“

接下来的场景,像一场荒诞又庄严的仪式,村民们冒雨从各家菜地拔来芥菜,老人们把菜叶捣碎泡水,年轻人则提着水桶在麦田里穿梭,将芥菜水喷洒在倒伏麦子的伤口上。风雨中飘荡着刺鼻的芥菜味,混合着泥土的腥气,竟有种奇异的安心感。

程桐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堆空塑料瓶,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做简易防雹装置,把瓶子底部剪掉,倒扣在特别珍贵的麦穗上。她的小脸严肃得像在完成某种神圣使命,每保护一穗麦子就轻声说:“不怕不怕,爸爸和太爷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