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攻城受挫,将士们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疲惫之色,刘备心中不免有些焦急。
他召集众将,商议破城之策。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面容黝黑、双目炯炯的庞统,再次从容不迫地站了出来。
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进言道:“主公,雒城乃成都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守将张任虽然骁勇善战,但其伏击之计已然失败,军心士气必然受挫,此乃其一。
其二,刘璋暗弱无能,不恤下属,益州官员百姓,多有怨言,此乃人心向背之势。
我军若能善用此二者,破城指日可待。”
刘备闻言,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军师有何高见?快快说来!”
庞统不慌不忙地伸出三根手指,缓缓说道:“依统之见,当三管齐下,方可奏效。”
“其一,正面强攻不可懈怠。
需日夜轮番攻城,使其守军疲于奔命,不得喘息,消耗其兵力与锐气,使其精神高度紧张,日久必生懈怠之心。”
“其二,攻心为上。
可派遣精细之人,乔装改扮,潜入雒城之中,在军民之间,大肆散布刘璋昏庸无能、不恤民情、赏罚不明、益州将亡的言论。
同时,可张榜于城外,晓谕城中军民,我军乃仁义之师,只为诛讨不义,解民于水火,凡主动归降者,既往不咎,并有重赏。
如此一来,必然可以瓦解其军心民心,使其内部产生动摇。”
“其三,策反分化。
雒城守军之中,并非所有人都与张任一般冥顽不灵,忠于刘璋。
必有一些将领,或对刘璋不满,或贪生怕死,或有远见卓识,知晓刘璋大势已去。
我军可暗中查访,寻得此等摇摆不定之将领,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金厚礼,潜入城中,晓以利害,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劝其反正。
若能策反一二关键将领,使其在城中为我内应,则雒城不攻自破矣!”
庞统说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他这三条计策,有阳谋,有阴谋,有军事上的压迫,也有心理上的瓦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可谓是考虑得十分周全。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抚掌赞道:“军师之策,真乃妙计!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好!就依军师之言,三管齐下!”
他当即下令,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雒城的军事压力,组织军队轮番攻城,制造声势;另一方面,挑选精干的细作和能言善辩的使者,按照庞统的计策,开始对雒城展开全面的心理攻势。
果然,在庞统的运筹帷幄之下,雒城的情况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刘备军的持续强攻,让城内守军日夜不宁,疲惫不堪。
而那些潜入城中的细作,则如同无形的幽灵,将各种不利于刘璋和守军的言论,悄悄地散播到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刘璋在成都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
“是啊,咱们在这儿拼死拼活,粮草都快断了,援兵却迟迟不来!”
“听说刘皇叔是仁义之师,只要投降,就能保全性命,还能加官进爵呢!”
“张任将军虽然勇猛,但独木难支啊,咱们跟着他,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瘟疫一般,在雒城守军之中迅速蔓延开来。
本就因为伏击失败而士气低落的守军,此刻更是人心惶惶,军心浮动。
不少士兵开始私下议论,甚至出现了小股的逃兵。
与此同时,庞统派出的使者,也成功地与城中的几位中下级将领取得了联系。
这些将领,有的本就对刘璋的统治不满,有的则是被刘备军的强大攻势和优厚条件所吸引,渐渐动了反正的心思。
张任虽然察觉到了城内气氛的诡异,也加强了巡查和管束,甚至斩杀了几名散布谣言的士兵,但已经无法阻止军心的瓦解。
他就像一个试图堵住漏水大坝的巨人,虽然用尽了力气,却发现漏洞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根本堵不胜堵。
终于,在刘备军围城的第十日,一个深夜。
雒城之内,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原来,一名被庞统成功策反的守城将领,趁着夜色,打开了城门,放刘备大军入了城!
张任在睡梦中被惊醒,仓皇起身,提枪上马,试图组织抵抗。
然而,大势已去,刘备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守军早已溃不成军,纷纷投降。
张任虽然勇猛,双拳难敌四手,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斩杀了不少刘备军士卒,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数名蜀汉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