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之后,林斌放慢了船速。
他掏出指南针,看了一眼方向,他记得上一世村里人说,出了渔港,往南五海里,向西三海里,就看见捕鱼的地方了。
他的机帆船开足马力,一小时顶多十海里。
眼下已经开出去五海里,接下来,应该往西就行了。
林斌调转船头的方向,又往西约莫走了三海里,将船稳稳停了下来。
他走出驾驶舱,俯下身体,伸手摸了摸海水的温度。
今天的海水凉而不冷,手指刚入水的时候,有些凉意,可随着时间长了,凉意褪去,竟然没有太多的冰冷感。
“看来就是这了。”
林斌收回手,甩了甩手上的水,别看他打渔技术不太行,但理论知识绝对不差。
仅凭水温,他就知道这片海域,位于海底火山的裂缝区。
想要引诱大黄鱼聚集的条件,只有两种,一种是海底有沉船,形成了人工鱼礁。
他从小生活在白沙坡,还没听说过,这附近有什么大型船只沉了。
那就只剩下第二种,海底火山裂缝,水温长时间维持在十八度左右。
不得不说,上一世的王进步,真是好运气。
他知道这些,是因为后来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可王进步大字不识一箩筐,哪里懂这些理论,估计就是根据雷达,瞎猫碰上死耗子,见了这么大个便宜。
不过,现在这个便宜,轮不到王进步了。
林斌看了一眼天色,眼下正值太阳落山,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正好留给他布网。
想要捞到三百斤的大黄鱼,用什么网,用多大的网,都是有讲究的。
网必须是流刺网,长200米,高8米,网目不能大于10厘米才行。
此外,还得有气囊做浮漂,渔网胃部,还得系上十几斤的石头做沉子。
林斌准备完这些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除了船头灯发出的微光以外,周围一片漆黑,甚至连月亮都没有。
他顾不得害怕,更来不及休息,想要捕鱼,得先把鱼群聚拢过来才行。
八十年代,还没有后世的高科技声呐和GPS,想要把这些鱼聚拢过来,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利用大黄鱼趋光的习性,采取光诱集鱼法。
这个办法,要用两种灯,一个主灯,一个副灯,主灯是探照灯罩子上抹些夜光藻的培养液,副灯则是要用青霉素的小瓶,灌上磷虾油。
这样发出的光,对于大黄鱼来说,很有吸引力。
他将灯按照固定距离,挂在网上,然后开始往海里抛洒发酵过的鱿鱼内脏,作为诱饵,这也是他刚刚买的饵料。
下诱饵也有办法,不能一股脑的往海里撒。
需要每隔十五分钟,抛洒一次。
林斌撒了三次,连接在渔网上的压力器,突然有了动静,他一看就知道,鱼群来了!
他将双手放在了手摇的收网器上,咬紧牙关,开始收网。
收网的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网就破了,但也不能太慢,太慢,人迟早要被鱼耗光了力气。
上一世,就有老师傅告诉他,按照快慢快的节奏收网,效率最高。
足足费了一个点的功夫,林斌靠在收网器旁,双手止不住的颤抖,好在他够年轻,要是换成上一世被酒色掏光了身子的他,手都得累脱臼了。
但好在没白费力气,他面前的渔网下,堆积成一片的大黄鱼,就是最好的收获。
他可以肯定,自己这一网,绝对不止三百斤……
林斌不敢耽误太长时间,回到船舱,他拖着身体,开着船,开始往回走,晚上的方向不好找,只能凭借指南针和计时器,计算回港的距离。
走到对面,迎面开过来一艘船,亮着灯……
即便天黑看不清,林斌也知道,船上的人是谁。
王勇的叔叔,王进步……
上一世,这船三百斤的大黄鱼,就是王进步捕到的,现在他先下手为强,王进步已经晚了。
他开着船,看见王进步的船速度慢了下来,船上有灯,一闪一闪的打起了灯语。
可他压根不搭理,直接马力开到最大,迎风破浪的朝着渔港驶去。
王进步看着迎面的船,越走越远,不由得紧皱起眉头,他认出这是林斌家的船,可他不知道船上是谁。
看船的吃水情况,上面肯定装了不少鱼。
他清楚,林斌那小子,可没这技术,难不成林斌把渔船租出去了?
也有可能啊!
想到这,王进步也懒得搭理,继续开着船捕鱼去了。
几十分钟之后,林斌已经看见了渔港上的灯光,他将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