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哭笑不得的猜测,竟然在一些士兵中流传开来,给他们枯燥艰苦的戍边生活,增添了一丝荒诞的色彩。
长城,这座凝结了无数血汗、白骨和泪水的巨大工程,因为天幕的出现,被蒙上了一层更加诡异、更加沉重、也更加荒诞的阴影。
监工和军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一边要加紧弹压各种“谣言”,防止引发哗变或暴乱,一边还要应付来自咸阳的、可能更加严厉的督查令。他们夹在愤怒的皇帝和惶恐的底层民众之间,处境艰难。
而那些关于长城的、全新的、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则开始随着逃亡的民夫、轮换的戍卒、以及南来北往的商旅,悄然向着大秦帝国的腹地流传而去。
天幕的影响,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其涟漪正一圈圈地扩散开来。
当秦始皇和他的帝国因为“长城秘辛”而陷入震荡之时,其他朝代的观众们,也在以各自的方式,消化着这第二段“帝王秘闻录”。
大汉。
如果是汉高祖刘邦还在世,看到这一幕,恐怕会拍着大腿,毫不掩饰地幸灾乐祸。
他可能会一边啃着肉,一边对身边的萧何、张良(如果他们在)嚷嚷道:“看看!看看!咱就说那嬴政小子不是个好东西!暴秦!暴秦!不顾老百姓死活,倾家荡产地修那破墙,原来是去做他娘的白日梦!还想跟星星说话?呸!我看他是想屁吃!”
刘邦或许还会借此机会,向臣民们宣扬:“还是咱老刘好吧?虽然咱也喜欢……咳咳,但咱至少不搞这些虚头巴脑、劳民伤财的玩意儿!跟着咱,有肉吃,有酒喝,比跟着那暴君强多了!”他会毫不犹豫地利用秦始皇的“黑历史”,来反衬自己的“英明”和汉朝统治的“优越性”。
而到了汉武帝刘彻这里,反应就复杂多了。
他对“暴秦”的苛政自然也是持批判态度的,但天幕中提到的“外星文明”、“长生力量”、“星际通讯”这些概念,却精准地戳中了他的兴奋点!
“有意思!真有意思!”刘彻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甚至暂时忘记了这是在说秦始皇的“坏话”。
他立刻召来了自己身边那些方士、术士,比如李少君、栾大之流(如果他们在世),兴奋地问道:“尔等听到了吗?天外文明!星辰之力!这世上,难道真的存在超越仙神的存在?”
方士们自然是面面相觑,他们哪里知道什么外星人。但为了迎合皇帝,他们可能会故作高深地回答:“陛下,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古籍中亦有‘天外飞仙’、‘星宿降世’之记载。或许……那天幕所言,并非全是空穴来风?”
刘彻听了,更是心头火热。他可能会立刻下令,加大对寻仙访道的投入,甚至……会突发奇想,让方士们也研究一下,如何才能“与星辰沟通”?
当然,对于秦始皇用长城作为“通讯基站”的“具体操作”,刘彻多半是表示怀疑和不屑的。“哼,嬴政那厮,刚愎自用,手段粗鄙!就算真有天外之力,岂是靠垒石头就能沟通的?简直愚不可及!”他或许会这样评价,言语间充满了对自己智慧的自信和对秦始皇的轻蔑。
大唐,太极殿。
唐太宗李世民的反应,则要理性得多,也更具批判性。
他眉头紧锁,看完了整段视频,脸上露出了明显的不赞同之色。
“唉!”李世民叹了口气,对魏征、房玄龄等人说道,“秦始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可见一斑!为求虚无缥缈之长生,竟驱使百万生民,筑此看似雄伟实则祸国殃民之工程!如今看来,其妄念之深,更是匪夷所思!”
他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外星人”的真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批判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上。
“以防御为名,行求仙之实,欺瞒天下,耗尽民力,此乃为君者之大忌!”李世民语气沉重,“朕常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朝二世而亡,其根源正在于此!不以百姓为念,而沉溺于方术妄念,岂能不亡国?”
他将天幕播放的内容,视为秦始皇暴政和愚昧的又一力证,并以此为反面教材,告诫自己的群臣:
“诸位爱卿当引以为戒!为政之道,在于务实勤政,在于爱民如子,而非追求那些虚无缥缈、劳民伤财之事!朕等当以秦为鉴,励精图治,开创我大唐万世太平之基业!”
李世民的这番话,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赞同。大臣们纷纷发言,从儒家经典、历史教训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暴秦之亡在于好大喜功、迷信方术”的道理,进一步巩固了唐朝官方对秦朝的负面历史评价。
然而,在理性的批判之余,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内心深处对天幕的警惕和不安,也变得更加强烈了。
“伯温啊,”朱元璋在奉天殿里,突然对旁边的刘伯温说道,“你说,这天幕,是专门挑那些名气大的皇帝下手吗?先是咱,现在又是那秦始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