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5章 低空杀手微暴流 (1/3)

军代处发出正式验收报告,歼-7E停止生产,直至所有零部件的质量隐患被排除。

只是前起落架出问题,为什么会波及其他零部件?

这便是军队系统里的“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原则。

厂办牵头成立调查组对前起落架的问题进行追源溯根,军代处、101设计所参加。

厂办副主任林光明为组长,军代表李干为副组长,军代表林小茹、质量科卓不群、设计所吴强以及纪委陈海恩等人为组员。

他们首先从采购科查起,采购台账、发票、往来电文,等等等等,事无巨细。

一时间,采购科人心惶惶,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叫进会议室谈话的那个人。

厂办、质量科、设计所,他们不怕,哪怕是军代处,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威慑力,军代处毕竟是军队系统的,隔得远着呢。

采购科又是含金量最高的部门,没有之一,平日里都是力压其他科室一头的。

谁让人家手里掌握着采购经费,谁让人家掌握着供货商的生杀大权。

但是纪委陈海恩,在采购科眼里,那是阎罗王一般的存在。

除此之外,李干这尊大神,更是让采购科心惊胆战的牛人。

试飞员、技术员、军代表,厂里专门为他设立了专项补贴制度,一等功臣……

可以这么说,陈海恩的一句话能影响他们的前途,而李干的一句话,能影响他们的钱途。

高压态势下,仅仅一天,调查组就纠到了一条线索,下一步,必须要到晨光厂实地调查了。

恰好此时,国产第一种中型运输机运-8在做转场试飞降落在了985厂机场。

李干得知他们接下来要做最大航程转场试飞,目的地是211厂机场,立即向洪海涛请示,调查组搭乘顺风机前往东北,能够节约起码三天的时间。

洪海涛立即请示,并且和777厂军代处进行协调,当天就把事情办下来了。

777厂也是飞机厂,专门搞大飞机的,如运输机、轰炸机,级别和985厂一样,军代处级别也一样。

次日,李干一行人登上了运-8原型机,这是第3架原型机,一般而言,对一款新飞机来说,第三架原型机主要用来进行飞行性能的试飞。

03号运-8沿着跑道向南滑跑起飞,随即转弯调整航向至30°,即东北方向。

运-8的最大设计航程是3500公里,此次由张玉龙机组负责进行最大航程试飞。

张玉龙是运-8的首飞试飞员,1974年驾驶03号原型机完成了历史性的起飞。

985厂机场与211厂机场的直线距离2100公里,航程2300公里,张玉龙他们获批的飞行路线是2500公里,也就是说需要稍稍绕一下。

这是为了达到试飞要求。

03号运-8要保持在3500米的高度以巡航速度飞行,也是因为飞行高度合适,李干等人才获准搭乘顺风机前往211厂。

因为超过4000米高度的话,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以维持人的呼吸,而运-8的货舱并不是增压货舱,乘员需要佩戴的氧气罩,但是货舱压根没准备这些。

张玉龙这次要做的,就是模拟满载全副武装士兵在这个高度进行飞行的试飞。

别看都是在飞机制造厂上班,除了李干,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尤其是林小茹。

这位军代处唯一的女军代表,少校军衔,正营级,据说是京城人,她是最好奇的。

一会儿扒着舱窗往外看,看那层峦叠嶂神似山脉的云峰,看那绿葱葱一片的地表,当中蜿蜒穿行的是大河,啧啧称奇。

四台伊夫琴科AI-20K涡桨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的噪音,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兴致。

其他人的表现淡定不到哪里去,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看哪都觉得新鲜。

李干偷偷看了清纯得像大学生的林小茹一眼,便靠着舱壁抱着胳膊闭目养神起来。

以运-8每小时500公里出头的巡航速度,加上起降的时间,这一路至少得五个小时。

看风景是熬不住的。

在川省境内,天气格外的好,其他人慢慢注意到,透过舱窗投射进来的阳光,晒在身上更炙热一些。

慢慢的,发动机的噪音下,其他人的兴奋劲过去了,也学着李干的样子抱着胳膊闭目养神起来。

三个多小时后,李干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一扫视,其他人都还在睡呢。

李干扭头透过舱窗往下看,哦,飞机进入渤海上空了,机组选择的是向北飞越渤海,直接抵达211厂。

此时是正午时分,太阳最猛烈的时候,因为太阳正当中,货舱里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