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十六章:辛德勒登场 - “机会主义者” (1/2)

在铺陈完那令人窒息的黑暗背景之后,天幕的镜头,再次聚焦到了奥斯卡·辛德勒的身上。

这一次,画面不再是简单的剪影或片段闪回,而是开始详细描绘他来到白鹰共和国克拉科夫市之后的具体行为。

时间,大约是在铁血帝国占领白鹰共和国之后不久。

辛德勒,这位来自铁血帝国的商人,嗅到了战争带来的“商机”。

他并非什么根基深厚的豪门大族,而是一个渴望成功、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

他看到了在被占领的白鹰共和国,存在着巨大的、可以攫取利益的空间。

画面中,辛德勒穿着他那标志性的、剪裁得体的昂贵西装,穿梭于克拉科夫的各种社交场合。

他脸上总是挂着热情洋溢、甚至可以说有些谄媚的笑容。

他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总能找到合适的话题,与那些手握权力的铁血帝国军官、盖世太保以及纳粹党徒们打成一片。

他出手极其阔绰,名贵的雪茄、顶级的白兰地、稀有的奢侈品…如同流水般送出,精准地满足着那些掌权者的贪婪和虚荣。

他甚至主动申请加入了纳粹党,将这个身份作为自己在这个被占领区内畅行无阻、获取资源的“护身符”和“敲门砖”。

凭借着这些手段,他迅速在克拉科夫的上层社会建立起了广泛的人脉。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决定着无数人生死的铁血帝国官员们,都乐于与这位“慷慨”而“识时务”的同胞交往。

李云龙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又骂了起来:“妈的!果然是个汉奸胚子!专门巴结鬼子!一看就不是好鸟!”

高启强则看得更加仔细,他分析着辛德勒的社交技巧和送礼策略。

“这个人…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便利。”

“他对人性的弱点,尤其是贪婪和虚荣,把握得非常精准。”

“虽然手段不光彩,但…很有效。”他似乎在从中学习着什么。

楚云飞则是不屑地冷哼:“趋炎附势,依附权贵,非大丈夫所为!”

很快,辛德勒就利用他建立起来的人脉,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发财机会”。

根据铁血帝国推行的所谓“雅利安化”政策,犹太人拥有的企业和财产被强制剥夺。

辛德勒看中了一家因为原犹太老板被赶走而倒闭的搪瓷器皿工厂。

通过贿赂和运作,他以极低的价格,几乎是白捡的方式,将这家工厂弄到了自己名下。

接下来,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恢复生产。

去哪里找最廉价、最“好用”的劳动力呢?

答案不言而喻——克拉科夫犹太人隔离区。

画面展现了辛德勒第一次走进那阴暗、拥挤、充满绝望气息的隔离区时的场景。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与周围肮脏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对那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犹太人似乎并无多少同情,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劳动力资源”的目光。

他找到了隔离区犹太委员会的成员,其中就包括了那位后来对他至关重要的会计师——伊萨克·斯特恩。

辛德勒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他需要大量工人,可以为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让他们暂时离开隔离区这个地狱,当然…工资会非常低廉。

他还暗示,雇佣犹太工人,他需要向党卫军支付一定的“管理费”,这似乎也为他压低工资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对于隔离区里的犹太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渺茫的希望?至少能暂时离开这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地方,还能赚取微薄的收入糊口。

于是,在斯特恩等人的协助下,大量的犹太工人,包括一些有技术的工匠,甚至一些原本是学者、音乐家的人,都进入了辛德勒的搪瓷工厂工作。

辛德勒的工厂,依靠着这些几乎是免费的劳动力,以及他通过贿赂获得的军方订单,迅速地运转起来,并开始为他带来巨额的利润。

天幕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辛德勒利用这些利润,过上的奢华生活:

他住进了原本属于犹太富商的豪华公寓。

他开着最新款的奔驰轿车。

他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漂亮的女人。

他频繁地举办或参加各种奢靡的派对,继续用金钱编织着他的关系网。

他俨然成为了克拉科夫城中一个左右逢源、大发战争财的成功商人典范。

看到这里,诸天万界的观看者们,对辛德勒的负面印象几乎已经达到了顶点。

“奸商!国贼!吸血鬼!”李云龙的骂声从未停止。

“果然不出所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高启强似乎对自己的判断更加确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