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7章 机遇来了 (1/2)

第二天,林卫东精心挑选了一块成色最好的手表和一个计算器,用供销社买来的、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包装纸仔细包好。

他还写了一封措辞极为诚恳的感谢信。

信里,他先是感谢了赵红梅上次的“提点”,然后才“谦虚”地表示,自己偶然得到两样南方来的“小玩意儿”,自己眼拙,看不准市场,想请她这位见过大世面的领导帮忙“指点指点”,看看这东西有没有前景。

东西和信,通过邮局寄了出去。

他没指望立刻得到回复。

体制内有体制内的规矩和节奏,急不得。

果然,几天后,消息通过刘掌柜的嘴传了回来。

刘掌柜找到林卫东时,脸上那股神秘和兴奋劲儿几乎要溢出来。

“卫东啊,赵科长托我给你带个话。”她刻意压低了声音,还清了清嗓子,模仿着赵红梅那种带着点威严的语调。

“她说啊,那个算账的小匣子,确实精巧实用,将来单位里肯定用得上。”

刘掌柜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古怪又玩味的笑容。

“至于那个手表嘛……”

“赵科长说,款式是挺新潮的,就是……亮闪闪的,看着不够‘稳重’,不像咱们干部戴的。”

不够稳重?

林卫东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差点笑出声。

果然如此!

体制内的审美和市场需求,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个年代的干部群体,追求的是低调、内敛、实用,甚至带点朴素。

这种在后世烂大街的电子表,在他们眼里,可不就是“花里胡哨”“轻浮”的代名词吗?

这个反馈,太重要了!

价值千金!

它精准地指明了不同市场的需求偏好,也划分了潜在的客户群体!

就在林卫东消化着这个重要信息,开始在脑中调整后续销售策略的时候,县城里的试销点,已经彻底引爆了!

无论是王明的时代服装店,还是百货商店那个象征着身份和时髦的友谊柜台。

那几块电子表和计算器一摆上货架,瞬间就被闻讯赶来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尤其是计算器,简直成了传说中的神物!

无数单位的采购员、会计、甚至是一些小领导,都挤破了头地涌进来,打听价格,询问货源。

有人甚至当场掏出现金,要求预订!

王明和刘掌柜两个人,脸上的褶子都快笑成了一朵菊花。

店里的电话铃声几乎就没停过。

柜台前永远挤满了人。

而那两样商品的价格,也从最初小心翼翼地试探,一路疯狂飙升!

不到两天时间,价格就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看这架势,还远远没到顶!

王明和刘掌柜那里,预订的单子已经厚厚一沓,排到了下个月!

县城的热度,像被点燃的干柴,噼啪作响,火势越来越旺。

王明和刘掌柜几乎成了林卫东家的常客,脸上的笑容既热情又焦灼。

“卫东啊,货!货什么时候到啊?”

“是啊小林,我那预订单都快堆成山了!再没货,顾客都要跑光了!”

催货的电话和上门拜访,几乎没断过。预订单雪片般飞来,上面的数字累加起来,让林卫东心脏狂跳的同时,也感到了如山的压力。

他第一时间通过邮局给远在南方的陈浩南发去了加急电报,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合作意向,并试探性地提出了第一笔正式订单的数量——手表五十块,计算器一百台。这已经是他基于目前市场反馈和自身消化能力,反复权衡后定下的相对保守的数字。

然而,陈浩南的回电同样迅速,字里行间透着兴奋,但核心内容却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林卫东心头的部分火焰:货款需要先支付至少百分之七十,厂里才能安排生产并发货。

百分之七十!

按照陈浩南给出的那个“友情跳楼价”,五十块手表是七百五十块,一百台计算器是两千块,总计两千七百五十块。百分之七十的预付款,就是一千九百二十五块!

林卫东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掏出那沓被他摩挲的边角都有些卷起的“大团结”,仔细数了又数,依旧是一千四百五十块。

缺口,足足四百七十五块!

将近五百块!这还仅仅是第一笔订单的预付款!后续的尾款,还有持续不断的补货,需要的资金将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

钱!钱!钱!

这两个字像魔咒一样,日夜盘旋在林卫东的脑海里,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不是没想过找亲戚朋友周转。可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