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那句话。
在官场,没有人在乎真相,只在乎你脑子清不清楚。
说的什么不重要,说话的态度,语气,立场,很重要!
接待高育良的巡视组干部,是中纪司的中层领导李增光。
两人寒暄了一阵。
李增光直入正题:“育良同志,对于赵瑞龙在吕州的美食城,你谈谈你知道的情况。”
高育良不慌不忙地说:“当年,我在吕州做市委书记,赵瑞龙来找我批吕州美食城,我没有批,赵瑞龙放言,不给他批,他就能把我调出吕州,我不信。听说,他后来又去找李达康了?我不清楚后来的情况,只知道不久之后,李达康就被调到林州了。当时我心里很震惊,一个赵瑞龙,能有这样的本事?”
巡视组的同志一边写谈心谈话的记录,一边问:“那吕州美食城,后来怎么建立起来了?”
高育良:“后来,省里开会,当时的口号是,一切为经济发展绕路,时任省委书记的赵立春同志,直接点名批准了这个项目,纪律同志,你们可能也了解我们下面的工作者,有些时候,上面来了命令,就算我们再有异议,也只能执行。”
说完,他深深叹了口气。
巡视组的同志也互相看了一眼。
要知道这个巡视组的同志,并非都来自中枢,有好几个是临时从下面的省份,甚至基层借调上来,参加专项巡视工作的,所以对于高育良说的这些,基层的困境,他们也很有共鸣。
高育良看了看他们的微表情,就知道这套说辞可行。
紧接着,高育良乘胜追击。
他感慨了一声:“汉东的工作,不好做啊。”
“二十年前,我们急于脱贫,让老百姓吃饱饭,赚到钱,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在汉东大学做了这么多年老师,我知道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但是到具体的工作上,实在太难了。”
“赵立春在全省政法会议上强调,经济发展高于一切,他亲自敲定了几个项目,我们就算有意见,也来不及讲。”
巡视组的同志问:“育良同志,那你现在怎么能说了。”
高育良:“其实,这些年,我在汉东的政法工作中,最重视的,就是环境保护,你们可以调查一下,赵瑞龙后来的多少个项目,都是在我这一关拦下来的,他们都知道,我最重视环保。”
纪律同志一边记录,一边继续问。
“好的,育良同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我们说吗?”
高育良顿了顿。
“当年,我在汉东大学做老师,是当时的省政法委副书记梁群峰给了我机会,让我进入政法队伍,他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我进入省常委队伍,我也反思过,有几分,是靠我的实力,有几分,是几位领导的力量呢?后来我想不明白,也不想了。”
“我就是组织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根据正规流程正规手续的调动,我只有服从。”
“各位同志,今天,我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跟各位坦白我工作上的一些迷思,无论如何,我都希望汉东,作为改革的试验田,能为国家贡献力量!”
顿时,高育良从纪律同志们的脸上,感觉到,他刚才一番话,说服力极强,他们每个字都听进去了!
——————
新书上架,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各种求!100鲜花加更一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