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
飞檐门楼,带有清闲雅居字样的砖雕门匾下方,冬日的四合院里热火朝天!
木柴烧的噼啪作响,土灶大锅之中热气升腾。
院子里人来人往,谢金东负责现场安排,把一切处置的井井有条。
天刚亮,大队部的大喇叭就开始放音乐了。
要知道其他人结婚,根本没机会享受这样的待遇。
“金全,你家大儿子结婚,怎么家里连个红布条都没有啊?也没贴喜对子,知道的,是你们两口子节俭,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忘了呢!”
“孙芮枝,你这个当后妈的,今天要出面吗?听说新学改了婚礼流程,要请双方父母上台,有敬茶和改口的流程呢!”
“怎么都这个点儿了,你们还不去新学那边,都不搭把手帮忙,不会是等着吃现成的吧?”
邻居们路过老谢家,不忘嘲讽他们两口子几句。
真是活该!
这么优秀的儿子,愣是被你们俩给扫地出门,断绝父子关系了!
现在好了,光耀门楣这四个字,跟你们一家彻底没关系了。
刘玉庆他们几个,酸坏了!
谢新学又是买新房子,又是娶新媳妇,听说还拿了个高考状元。
就仿佛,天下的所有好事,都让他谢新学给占了。
谢新富三兄弟的表情明显更加复杂,亲哥今天结婚,本该帮着忙里忙外,跟着出尽风头的咱们仨,却在这儿闲得蛋疼。
甚至于,谢新学都没跟他们三个打任何招呼。
要知道早在几天前,谢新学就带着赵雅芸,去让本家和关系近的家户送喜糖了呢。
唯独,隔过了咱们家。
亲爹啊,瞅瞅你把事儿办的!
丢人,败兴!
上午九点多,一阵自行车声响起。
紧接着,二十几辆自行车排成一列,
辛桥大队的社员们,哪见过这样的场面,全都吃惊坏了。
站在街道两旁,看着这些衣着不凡的年轻人。
位于队伍最前面的是许卫东和沈中华,宋海燕和王美英紧随其后。
刘建国明显落后不少,而且不像四个好朋友那样满面春风,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一辆自行车就要将近两百块钱,这么多加在一起,比整个大队一个月的总收入还要高呢。
这些,全都是自发过来的补习班学生。
车队停下。
宋海燕大大方方的向路人打听:“大娘,跟您打听一下,谢新学家住哪里啊?”
“你们是来找新学的啊,他今天结婚呢!”大娘笑着说。
宋海燕他们也笑了,和旁边的王美英异口同声道:“我们就是来参加谢老师婚礼的。”
“哦,原来都是贵客啊!”大妈抬手为他们指路:“你们顺着这条路直走,右边第二个胡同拐进去,然后就看到挂着大红花的四合院了。”
“很好找的,新学的宅子修的可气派了呢,是咱们大队最好的宅子。”
宋海燕笑着点点头:“谢谢大妈!”
目送车队离开,大妈跟旁边的人说:“这些孩子一看就是城里人,而且是富家子弟,没有一个穿补丁衣服的。”
“知书达理,说话这么有礼貌!除了新学能结交城里人,咱们大队掰着指头数,都数不出第二个。”
几个人纷纷点头:“可不是呢!我刚听的清清楚楚,他们管新学叫谢老师呢。”
“怪不得新学把婚礼办的那么大,就冲着这些贵客,也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随随便便办一下。”
“听说已经开始熬肉菜了,上次新学来家里送糖的时候,提过一嘴,说只要是去的人随便吃呢!”
“真的假的?”
就在这时,大喇叭里的音乐停了。
“呼呼……喂,喂喂……”
大队书记谢金东开始广播:“辛桥大队的父老乡亲们,今天咱们的高考状元谢新学同志结婚。”
“只要是过去祝贺的,猪肉熬的大锅菜随便吃!今天一早从公社送过四头大肥猪,保证每个人都能敞开肚皮随便吃。”
“新学说了,随不随礼的无所谓,就是图个热闹!”
“当然了,人家新学有文化,素质高,不讲究这些。按照我的意思呢,咱空着手确实说不过去,三毛五毛不嫌少,一块两块不嫌多,全看乡亲们的心意。”
一家子几口人,随礼块儿八毛钱的,就能吃顿好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新学这孩子,就是仁义!”
众人纷纷准备好钱,来到礼桌前才看到,竟然还有回礼!
一包一斤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