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晚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女孩手腕处那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旧伤疤,指尖微不可查地蜷了一下。植入的记忆库瞬间调出对应信息:目标,编号734,饥荒年代难民,低价值样本,交换物:半块压缩饼干,处理方式:遗弃于第三福利院门口,存活率预估低于5%。数据冰冷,但眼前这个活生生、因恐惧而微微颤抖的生命,却让那严密的逻辑运算出现了一瞬间的卡顿。“无用变量”?组织总是如此精准而无情。但此刻,这个“变量”的存在本身,似乎就带着一种嘲弄般的意外。女孩察觉到她的注视,身体瑟缩得更厉害,几乎要将头埋进胸口。苏晚晚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另有安排?她收回目光,将那一丝波动彻底抹平,“一个熟悉且易于控制的棋子,总比陌生人好。”她对自己解释,然后挥挥手,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漠:“出去吧。”
那张从未来观察者遗物中找到的空白介绍信,此刻就贴身放在她的作战服内袋里。
材质冰冷,却似乎是开启新棋局的第一步。
“双界贸易公司”。
一个足够模糊,又能涵盖未来行动的名称,在她被植入的数据库中自动生成。
她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一个能够撬动两个时空资源的支点。
她转身,动作没有任何多余的停顿,走向废墟边缘一处相对完好的掩体。
那里藏着她预先准备好的、用于启动资金的“货物”。
几天后,凭借那张看似普通的空白介绍信,以及一番滴水不漏、符合时代背景的说辞,一个名为“双界贸易公司”的牌子,悄无声息地挂在了城郊一个不起眼的、刚被“归还”的小院门口。
注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个关键的审批环节,眼看就要因为一份“历史遗留”的归属权文件而卡壳,苏晚晚甚至已经准备启动备用方案B,强行突破系统时,那个一直板着脸的办事员却突然接了一个加密通讯,回来后态度大变,不仅迅速盖章通过,甚至还“好心”提醒了她两个无关紧要的税务注意事项。这突兀的转变,让苏晚晚心中警铃微动,那只“无形的手”感觉更加清晰了,它在帮忙,但目的呢?
公司的第一个目标:一台先进的血液透析机。
指令明确,这关乎组织某个重要实验体的维生需求。
用于交换的,是她从1962年那个时空节点,通过某个已牺牲的“鼹鼠”提前布置好的渠道,获取的一块硕大的翡翠原石。
交易地点约在现代社会一个废弃的码头仓库。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与铁锈的气味。
苏晚晚看着对面那个穿着昂贵西装、眼神精明如秃鹫的男人。“货不错,”男人摩挲着下巴,目光却在她脸上打转,“就是不知道苏小姐这‘双界贸易’,做的到底是什么‘界’的生意?”苏晚晚面无表情,将沉重的金属箱推过去:“验货。”箱子打开,透析机的冷光映亮了男人贪婪的眼睛。就在男人低头验看原石,手指即将触摸到那块预埋了追踪器的区域时,苏晚晚忽然轻咳一声,指了指仓库顶部的通风口:“这里的灰尘,对精密仪器可不太友好。”男人的动作果然顿了一下,目光被引开,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原石的品相,便满意点头示意手下搬走机器。苏晚晚拎起装原石的袋子,转身离开的瞬间,指尖看似无意地拂过原石表面,【警告:检测到高频微型追踪信标…】信息已同步接收。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乎看不见的冷笑: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
她脚步未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仿佛只是感受到了一点静电。
与此同时,在1962年的某个临时侦查据点。
顾卫东看着桌上摊开的几张缴获的伪造粮票,眉头紧锁。
这些粮票伪造得极其逼真,纸张、油墨、甚至连磨损的痕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他的指尖,却在粮票不起眼的边角,触摸到了一个极其细微、却绝对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凸起。
借着昏暗的马灯光线,他眯起眼睛仔细辨认。
那是一排细密得如同发丝般的黑色线条组合,旁边还跟着一串同样微小的阿拉伯数字。
条形码。
尽管他从未见过实物,但在某些缴获的敌特情报图册里,他见过类似的标记注释,据说是西方国家用于商品管理的一种新技术。
这种技术,怎么会出现在1962年的伪造粮票上?
敌人的渗透,已经到了这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现代。双界贸易公司那间挂牌不久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最新配置的电脑在安静运行。
苏晚晚(衔尾蛇版)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建立着公司的基础框架。
她导入了一个组织提供的加密会计软件。
软件启动,初始化界面闪过,随即,屏幕上并非空白账套,而是开始疯狂涌入数据流。苏晚晚瞳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