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响与远处法院的钟声重叠,像在为这场隐秘的战役敲响序章。
两小时后,林小羽穿着赵国明让人送来的墨绿呢子大衣走出看守所,暮色正染红青岚山的轮廓。街角的黑色轿车里,陈建平正在编辑短信:“饵已入瓮,张建军的律师团刚收到减刑通知。下一步,该让‘失窃’的监控录像出现在《宁城日报》的邮箱了。”
而在永盛大厦顶层,张建军转动着指间的玉扳指——那是从安民巷古墓里挖出的明器,对着对讲机冷笑:“通知海城的人,赵国明的车过桥时,记得检查一下刹车片。青岚山的夜路,刹车失灵可是常事。”
暮色中,林小羽攥紧大衣口袋里的青瓷纽扣,纽扣内侧刻着极小的玉兰花——赵国明说过,这是当年父亲和码头工人用来传递消息的信物。她知道,这场用“认罪”换取的自由,不过是更危险博弈的开始。但至少,此刻她不再是困在铁窗后的羔羊,而是赵国明和陈建平布下的棋局里,一枚即将叩开永盛帮黑幕的棋子。
林小羽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盯着陈建平西装上的褶皱——那是他凌晨三点在看守所外长椅上打盹时留下的痕迹。刘立恒法官的法袍垂落在审判席前,绣着的獬豸纹在顶灯下泛着冷光,像极了父亲办公室里那方刻着“公正“的镇纸。
“拘役三个月,缓刑一年。“陈建平的声音压得很低,袖口的粉笔灰簌簌落在《认罪协议书》上,“执行地点在海城,赵国明的滨海别墅有独立监控系统,他们插不进手。“
“犯罪记录...“林小羽的声音卡在喉间,想起父亲坠楼时,警徽上的反光曾映出她十六岁的脸,“以后连博物馆的志愿者都当不成了。“
“如果按张建军的剧本走——“陈建平的手指划过起诉书上的“抢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油墨在纸面洇出毛边,“宁市第二看守所的13号监房,上周刚走了个替永盛帮顶罪的拆迁户。“
铁窗外飘起冷雨,打在法庭的百叶窗上沙沙作响。林小羽望着证人席上空荡荡的座椅,本该出现的便利店老板,今早被发现“突发心梗“送进了ICU。她忽然想起赵国明在电话里说的:“永盛帮的‘证据’,都是用救护车和骨灰盒堆出来的。“
“这个决定必须现在做。“陈建平推过签字笔,笔帽上刻着“宁市律师协会“的字样,“周检察官的耐心只剩三分钟——他袖口的玉兰花袖扣,和张建军办公室的镇纸花纹一模一样。“
林小羽闭上眼。三天前在物证室,她亲眼看见监控录像带被塞进周检察官的公文包,而那卷带子清楚记录着张建军的保镖如何将她的手按向展柜玻璃。此刻审判席的阴影里,周检察官正用钢笔敲着桌面,节奏与她心跳重合。
“我接受。“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了水的纸,“但我要见赵国明,缓刑执行前至少十分钟。“
陈建平的镜片闪过微光,那是他即将说出关键信息时的习惯:“他在候审室。五分钟前,他的车被永盛帮的人动了刹车片,现在瘸着腿闯过了三道警戒线。“
法庭后方的木门突然被撞开。赵国明的风衣下摆滴着雨水,右腿裤脚撕开道口子,露出渗血的膝盖——正是三个月前在安民巷保护她时受的旧伤。他胸前的基金会徽章歪在锁骨处,却在看见她的瞬间,眼底泛起灼人的光。
“小羽——“他的声音混着喘息,被法警的呵斥声切断。
林小羽猛地站起,铁椅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声响:“法官先生,我请求陈述悔罪书时,由赵国明先生作为监护人在场。“她攥紧协议书,指尖划过“缓刑期间禁止接触永盛帮相关人员“的条款,“我...需要他的谅解。“
刘立恒法官的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最终落在赵国明膝盖的血迹上。这位曾被永盛帮断了钢材厂的法官,喉结滚动了一下:“准许。但仅限五分钟。“
法警退到十步外。赵国明踉跄着靠近,袖口露出半道新伤——是铁丝划伤的痕迹,和父亲坠楼现场护栏上的凹痕吻合。他压低声音,混着雨水和铁锈味:“海城别墅的地窖有台旧电脑,登录密码是你母亲忌日。里面有永盛帮近三年的走私货单,还有...“
“肃静!“周检察官突然拍桌,玉兰花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被告现在需要当庭签署悔罪书,而非进行私人谈话。“
林小羽抓起笔,在协议书上签下名字的瞬间,赵国明的手指快速划过她的掌心——那是他们大学时的暗号,三短一长,代表“证据在瓷瓶“。她想起青岚山别墅里的青瓷瓶,瓶底刻着的“建强“二字,正是永盛帮文物走私的代号。
“林小羽女士,“刘立恒法官的声音突然柔和,“本庭注意到你在社区服务中选择了文物修复项目。“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底情绪,“宁市博物馆的宋代瓷窑遗址展,或许需要你这样...认真悔过的年轻人。“
这话像把钥匙,打开了林小羽记忆里的片段: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拓片,边缘有处极小的窑裂,和博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