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在大牢中焦急等待,每一刻都如一年般漫长。他深知,时间拖得越久,自己的处境就越危险,而张诚那边的调查也愈发艰难。
张诚根据得到的线索,决定从胡惟庸府中的师爷入手。但要接近这位师爷并非易事,胡惟庸为人谨慎,对身边之人保护严密。张诚思索再三,决定从师爷常去的一家书画店突破。
这家书画店位于京城繁华地段,平日里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往来频繁。张诚打听到,师爷对书画极为痴迷,每隔几日便会来此挑选几幅心仪之作。张诚便在书画店附近找了个不起眼的小茶馆,每日在那里观察书画店的动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蹲守了几天后,张诚终于看到了那位师爷。师爷身着一袭青色长袍,头戴方巾,迈着儒雅的步伐走进了书画店。张诚立刻起身,装作若无其事地跟了进去。
店内,师爷正与老板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幅古画。张诚佯装对书画感兴趣,凑到一旁,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巧妙地与师爷搭上了话。师爷见张诚对书画也略知一二,渐渐放松了警惕,与他交谈起来。
在交谈中,张诚有意无意地提到最近京城中流传的一些奇闻轶事,试图从师爷口中套出一些与陷害李逸有关的线索。然而,师爷似乎十分警觉,每当话题接近敏感内容,他便巧妙地转移话题。
张诚心中有些焦急,但表面上仍不动声色。他继续与师爷周旋,一边夸赞师爷对书画的见解独到,一边寻找着合适的时机。终于,在两人谈论一幅描绘宫廷秘事的画作时,张诚灵机一动,说道:“听闻最近宫中出了些大事,不知先生可有所闻?”
师爷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恢复了镇定,说道:“宫中之事,我等外人又怎会知晓。”
张诚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话触动了师爷的神经。他继续说道:“我听说,李逸李大人被打入大牢,似乎是遭人陷害,先生觉得此事可有蹊跷?”
师爷的脸色微微一变,冷哼一声道:“李逸谋反,证据确凿,有何蹊跷?”
张诚见师爷如此反应,心中更加确定他与陷害李逸之事脱不了干系。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成为证据。他决定进一步试探。
“我也觉得奇怪,李大人平日里为人正直,又深得陛下信任,怎会做出谋反之事。会不会是有人故意伪造证据,嫁祸于他?”张诚一边观察着师爷的表情,一边说道。
师爷的眼神开始变得有些躲闪,他不耐烦地说道:“这些事情,自有陛下定夺,你我还是少议论为好。”说完,便匆匆放下手中的书画,离开了书画店。
张诚心中明白,自己的试探起到了作用。师爷的异常反应,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他没有立刻追出去,而是在店内与老板闲聊起来,试图从老板口中了解更多关于师爷的事情。
从老板口中,张诚得知,师爷最近一段时间出手极为阔绰,时常购买一些昂贵的书画。这与他平日里的俸禄显然不符,张诚猜测,师爷很可能是因为参与了陷害李逸之事,得到了胡惟庸的丰厚赏赐。
离开书画店后,张诚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自己在刑部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人脉广泛,消息灵通。张诚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帮忙调查师爷与那位江湖术士的关系。
刑部的朋友深知此事的严重性,立刻动用自己的人脉,开始秘密调查。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些关键线索。原来,那位江湖术士曾在胡惟庸府中住过一段时间,而那段时间恰好与伪造李逸谋反证据的时间相吻合。
同时,张诚的亲戚在酒楼也打听到了一些重要消息。一位与胡惟庸府有往来的商人酒后透露,胡惟庸最近一直在谋划着如何除掉李逸,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将这些线索汇总后,张诚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离真相已经越来越近了。这些线索虽然还不能直接证明胡惟庸就是幕后黑手,但已经足以引起朱元璋的重视。
张诚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这些线索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通过李逸安排的接头人,秘密送到了大牢之中。
李逸在大牢中收到这份报告后,反复阅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曙光已经初现,自己的冤屈即将得以洗刷。但他也明白,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一切都还存在变数。
“必须趁热打铁,让张诚继续寻找更直接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扳倒胡惟庸,还我清白。”李逸在心中暗暗思忖。
他立刻给张诚写了一封回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下一步的计划。同时,他也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张诚等人能够顺利找到证据,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而此时,宫外的张诚等人,也在为获取确凿证据而全力以赴,一场惊心动魄的真相揭露行动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