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初刻,后厨的青石板上结着薄霜。封于修握着磨得发亮的柴刀,刀刃在晨光中映出他略显苍白的脸。经过二十日的劈柴调理,他的右臂肌肉已从萎缩状态恢复至正常杂役弟子的七成,握刀时手腕不再发抖。?
明劲锻皮,首重身正。他默念前世形意拳口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如坐高凳,这是《易筋经》中马步桩与现世《锻体诀》磐石步的融合。柴刀扬起时,他特意将刀刃与松木的年轮对齐,木纹中心的木眼正对应着体内气海穴的位置。?
第一刀劈下,刀刃切入三寸便卡住。封于修没有硬扯,而是顺着刀势旋腰转胯,借全身之力将松木劈开。咔嚓声中,木屑飞溅,他敏锐地注意到木心处渗出的树汁竟呈淡金色——这是玄炁浓度达标的标志。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松木裂开,丹田处的星沙微光突然明亮数倍,沿着手太阴肺经蔓延至指尖。?
原来如此。他擦去额头细汗,终于明白为何孙管事强调顺着木纹下刀。现世的锻体术本质是通过外界玄炁载体(如木材)引导天地能量入体,而前世的明劲讲究力从地起,节节贯通,两者结合后,每一次劈柴都成了内外兼修的过程。?
巳时正,封于修抱着劈好的柏木经过外门练剑场。青石板铺就的演武场上,十八名外门弟子正在演练青锋十三式,剑光闪烁如银河落九天,配合着整齐的喝声,端的是气势恢宏。?
他故意放慢脚步,借整理柴捆的机会偷瞄。为首弟子的剑尖划出完美的弧线,却在收势时脚跟微晃;左侧弟子劈剑时肩部先动,违背了腰马合一的发力原则;更有人在刺剑时手腕僵硬,剑刃与手臂竟成直角——这些在现世武者眼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封于修这个武痴眼中,却是致命的破绽。?
重形不重意,执剑如执棍。他在心中暗自摇头。前世他曾见过各门武学,虽未得真传,却明白以意导气,以气驭剑的道理。眼前的青锋剑法招式华丽,却如镜花水月,每一剑都停留在表皮,毫无内劲贯通的韵味。?
突然,一声清越的剑鸣传来。一名蓝衣弟子长剑出鞘,正是青锋十三式的起手式苍松迎客。封于修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名弟子握剑的手势竟与孙管事握木勺的姿势一模一样,虎口处的老茧呈剑形分布,分明是长期练习剑诀的标志。?
当夜,封于修在柴房角落铺开捡来的草纸,用炭笔勾勒出白天看到的剑招。外门弟子的剑式在纸上逐渐清晰,却被他用红笔圈出七处发力错误。最后,他在纸页边缘画下前世所学的截拳道刺剑式,两者对比鲜明:前者如孔雀开屏,后者似毒蛇吐信。?
力从足起,腰为枢纽,臂如杠杆,腕如剑锋。他握着柴刀模拟刺剑,刀刃直指前方,身体却如弹簧般压缩。当剑尖刺出的瞬间,他突然运转现世的玄炁感应,竟看见自己的刀影中叠加着淡淡的木行光华——这是首次成功将玄炁融入前世武学。?
柴刀当啷落地。封于修发现自己的右手虎口微微发麻,却不是因为用力过度,而是玄炁与明劲在经脉中碰撞产生的正常反应。他解开衣襟,借着月光审视身体:右臂肌肉线条流畅如刀,皮肤下隐约可见网状金纹,正是锻体境小成的标志。?
第三日午后,孙贵突然将封于修叫到灶台前。沸腾的药鼎中,漂浮着几截焦木,正是前日他从雷劈林带回的。看着。老汉用木勺搅动汤汁,鼎中竟浮现出剑招残影,青锋剑器重招式而轻内劲,练剑不练体,终究是花架子。?
封于修心中一凛。孙贵的话印证了他的判断,更暗示这位驼背老汉绝非普通杂役。他注意到老汉袖口露出的半截纹身——那是青锋剑宗内门弟子独有的玄铁纹,代表曾修炼过镇派功法《青锋锻体诀》。?
三十年前,我也是外门弟子。孙贵突然低声道,独眼映着药鼎的火光,后来发现管事们克扣锻骨丹,用杂役弟子养蛊,便......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用木勺敲了敲鼎沿,明日开始,你负责给外门弟子送柴火,记住,多看少问。?
送柴的机会让封于修得以近距离观察外门修炼。他发现弟子们练剑前必吞服的青锋丹,正是用玄骨洞的蛊虫分泌物炼制,表面上增强招式威力,实则在体内埋下蛊毒。更让他震惊的是,执法长老在指导剑招时,反复强调剑穗要甩成正圆步幅必须七寸,却从未提及如何将玄炁融入剑势。?
他们连意都不懂,谈何剑道?封于修躲在柴垛后,看着弟子们机械地重复剑招,突然想起前世自己的训练——每一招都直指要害,没有任何花架子。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模拟用柴刀施展青锋十三式,却将现世的玄炁运行路线替换成前世的暗劲走向。?
当他再次睁眼时,手中的柴刀竟在空气中留下淡淡金痕。这不是现世的内气外放,而是暗劲与玄炁结合后产生的特殊效果,刀风所过之处,柴垛上的枯叶竟整齐地向两侧分开,形成一条直线。?
时光在劈柴声中流逝。封于修每天劈柴三百刀,三个月后,累计劈柴已达两万七千刀。他的身体发生了惊人变化:右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