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崭露头角
学校的科技比赛现场,仿佛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未来世界。展厅被布置得科技感十足,四周的墙壁上投影着各种科技元素的图案,如飞速运转的齿轮、闪烁的电路板、浩瀚的宇宙星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令人兴奋的氛围。展示台上,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各种科技作品琳琅满目,有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模型,仿佛下一秒就能像电影里那样活灵活现地行动;有精巧复杂的简易电路装置,电线与零件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张科技的蛛网,电流在其中穿梭,点亮了希望的光芒。
评委们身着正装,神情专注地在各个作品前驻足观看,手中拿着记录板,不时地相互交流讨论,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同学们创意和努力的审视与期待。台下的同学们整齐地围坐在一起,像一群等待开启宝藏的小探险家,好奇地张望着,交头接耳,低声猜测着比赛结果,眼中满是对科技的向往和对获奖者的羡慕。
小六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表面上自信满满,但内心却像揣了一只小兔子般怦怦直跳。他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作品,心里既有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又难免有些担忧。“其他同学的作品也都很出色啊,我的智能环保监测装置真的能脱颖而出吗?”小六暗暗思忖,“不过,我为此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它融合了我前世的知识和这段时间的心血,一定可以的。”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回想起准备作品的过程,小六感慨万千。自从决定参加科技比赛,他就日夜思索,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件既新颖又实用的作品。“我要做一件真正能对生活产生影响的东西,结合当下对环保的重视,也许可以做一个环保监测装置。”小六在脑海中勾勒出初步的设想。
于是,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大量关于环保监测、电子电路和无线传输等方面的书籍。“这个传感器的原理可以用来监测空气质量,但是如何做到更精准呢?”小六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设计,小六终于确定了作品的整体架构——一个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环境指标,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到手机端的智能环保监测装置。“这样大家就能随时随地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了。”小六对自己的创意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这个装置在未来发挥作用的场景。
确定好方案后,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小六面临着诸多难题,从零件的采购到组装,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这个传感器的型号不对,无法达到我想要的精准度。”小六拿着手中的传感器,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他跑遍了学校附近的电子零件商店,与店主们反复沟通,寻找合适的零件。“老板,有没有更精准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我需要能够精确测量细微颗粒浓度的那种。”小六焦急地询问着。
在组装过程中,电路连接也出现了问题。“怎么回事?为什么信号传输不稳定?”小六盯着电路板,心急如焚。他仔细检查每一条线路,反复对照电路图,终于发现是一根电线的焊接点出现了虚焊。“还好及时发现了问题,不然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小六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重新焊接。
经过数周的努力,在无数次的调试和改进后,智能环保监测装置终于制作完成。看着眼前这个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作品,小六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都为自己能完成这个装置感到骄傲。”小六轻轻抚摸着装置,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随着评委们逐渐走近,小六深吸一口气,开始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各位老师,这是我制作的智能环保监测装置。”小六的声音虽然略显紧张,但透着一股坚定与自信。他指着装置上的各个部件,详细阐述其原理:“这里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中的有害气体含量、PM2.5浓度,以及环境噪音水平。通过这个核心处理模块,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借助无线传输模块,把数据发送到与之配对的手机端。”
评委们一边听着小六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着作品,不时露出赞许的目光。其中一位评委好奇地问道:“那你这个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势呢?”小六自信地回答:“老师,目前大家对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但获取实时准确的数据并不方便。我的装置可以安装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人们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环境数据,提高环保意识。而且它体积小巧,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大规模推广。”
评委们纷纷点头,相互交流着:“这孩子的想法很新颖啊,不仅结合了当下的环保热点,还考虑到了实用性和推广性。”“是啊,而且原理讲解得很清晰,看来下了不少功夫。”听到评委们的认可,小六心中一阵欣喜,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等待着评委们进一步的点评。
在评委们继续参观其他作品时,小六忍不住将自己的作品与周围同学的进行比较。旁边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