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不收税那显然不现实。可以这么说,自己目前一点儿收入都没有,就连这个上庸的太守都是骗来的,是得不到汉王朝承认的。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汉王朝也活不了几年了,现在有枪就是草头王。
“但是,大人,不,先生,这样的话,咱们根本就生存不下去。”王齐焦急的说道。
眼下自己可是和眼前这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家伙是处在同一条船上,汉王朝是因为太重的收税,民众反了。
但是,收那么低的税,谁能养活得了谁啊?上庸说白了,就是一个县,这个条件是够诱人的,但是咱们拿什么去保护那些人?就凭着这三十抽一的税?在王齐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没事儿,你按我说的去做吧。”我说道。
其实,我心里已经准备好了招兵屯田了。
这个时候要是连人都没有了那么别的什么就更别说了。
自己估计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虽然说十抽一是很不现实,现在的农作物长的又不好,但是自己可以办自己的农场啊,自己就做一个大地主,那些兵就是自己的雇农,这样至少就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了。我很郁闷,真的很郁闷。来的还真是不早不晚,来的还是这么个没有什么将的地方。该收的将都已经收了,连来三国最想收的将典韦现在也在张邈的手下了,虽然只是一个士卒而已,但是也已经算得上是名花有主了,再过两年就便宜了老曹了。现在去哪儿找人去?玩儿游戏还可以自己创建几个人呢,现在呢?我能建个屁啊。三国是个穷尽人才的地方,但凡有点儿能力的人都给挖出去了。越是混乱的时候越是对人才的渴求度大。就像是现在,有点儿名气的,有点儿能力的都被挖的差不多了。坐了半天都没有想出半点儿办法。得,还是出去走走吧。
现在可以说屯田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刚开始几个几个人来,再到几十几十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但是人们毕竟是刚来,逃难的人只有那些拖家带口的大户人家有粮,可以度过这一年。幸好现在还不算太晚,种下去的粮食还是能长点儿的,至少可以让人们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就好说了。
但是没有粮食的人你可不能让人家饿的啊,所以我就让王齐又贴了一张告示,说每家只要有一个参军的人就可以得到官府的救助。不说能吃的多好,至少是饿不死的。
参军的人农忙时去田里干农活儿,农闲时就组织起来练兵,也倒是像模像样的。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左右的兵了。但是这和袁术那动不动就好几万来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让我感觉有些气馁。但是想了一想,管他呢,反正来了这个年代,等着也是个死,还不如拼一把呢,万一有什么奇迹发生呢。
回头想来,粮食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因为屯田政策的施行,官府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度的。那些大户人家为了在这块儿新地方有个好发展,当然要和官府打好关系,给了官府一笔钱,这可是我来这里的第一笔收入。
想了想我还是收下了。
不收我连给来这里安顿下来的人发粮食的钱都没有。
如果连这都没有的话,人们都跑了,那我还混个屁啊。官商勾结就官商勾结吧。过了这关再说。但毕竟跑来这里的也都不是什么真正的大户,给的也不多,堪堪够上买粮食给百姓们,甚至我天天都是吃的稀饭。
为了赢得民心,我有时候也会去参加劳动,和百姓们吃住在一起。这确实不错。我都这么做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这里也更有归属感。
也幸好张鲁搞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那里的税还是很低的,所以百姓手里还是有粮食的,在那里买到的粮也不贵
叫来了王齐。
这个家伙现在快要忙坏了。我只是在大体上和他说一下怎么做,其他的都由他自由发挥了。把他这些他累的半死。不过他这个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小错不断,比如刚安排到一个村子里的人因为谁先浇地的问题干了起来。这种事儿是常有的。毕竟来这里的人是哪里的都有,其中甚至还有从冀州跑过来的。
我都不明白了,怎么从冀州跑来我这儿穷乡僻壤了。
冀州是九州之首,一州之力可养兵百万。
我觉得百万有些夸大,也没见谁在冀州屯兵百万的,但养个三五十万还是行的。不像自己这里,养一千个兵都费劲。王齐还专门调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袁绍和公孙瓒干仗,为了躲避战乱,跑了下来。跑到司隶,那里也在打,董卓一下子把洛阳也给烧了。跑到长安还是算了吧,董卓还在那里,要是再烧了怎么办?再说了,董卓在那里说不定哪天还得打仗。跑到宛城,听人们说这里不错,就来了这里。
听王齐说这玩意儿我笑乐了。我这个穷乡僻壤的地儿倒是成了个香饽饽了,有世外桃源的感觉。还真别说,让人们七整八整的,使得上庸地少人更少,这就使得我可以把那些地分给那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