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最初源自于范仲淹在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苏州创立,通过置办田产、收取地租资助族人,涵盖赡养孤寡、资助教育、修缮祠堂等功能。
本质上宗族共有财产制度,旨在维系家族凝聚力。
明清至近代,部分义庄因社会需求衍生出暂存棺柩的功能,尤其用于客死他乡者归葬前的停放,类似现代太平间。
现在是民国初年,军阀混乱,每天都在死人,很多都是身份不明,这些尸体大多弃尸在荒郊野外,形成乱葬岗,阴气极重,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滋生魑魅魍魉。
少部分尸体被收敛在义庄当中,长年累月之下,阴气也不轻,少有人坐镇义庄。
传统意义上的茅山道士,专业职能并非是驱鬼辟邪,而是专注于炼丹和修道,以求证道升仙。
九叔等道士,在末法时代,灵气薄弱的今时今日,无法证道升仙,只能驱邪、降魔、抓鬼,赖以度日。
此时此刻,义庄前堂。
顶着西瓜头发型,后脑扎着小辫子,长着一双猥琐三角眼的矮小男子,正在茅山祖师爷的排位前,点燃了一大把檀香,随后以手扇风,灭掉明火,冒气一阵浓浓的香烟。
之所以选择以手扇风灭掉檀香明火,而不是用嘴,是因为香气乃交流阴阳的媒介。
人的气息混有混浊之气。
以嘴吹灭香火,不只是无法传递信息,更会因浊气熏到神明,受到惩罚。
同时,活人的气息带有阳气,而逝者为阴气,阴阳不能相容。
文才点燃的檀香,是给逝者食用,以嘴吹而染上活人阳气,导致逝者无法食用,饿肚子,就会产生怨念,动辄鬼上身、鬼打墙等等诡异之事发生。
文才虽蠢笨,这些年来也吃了不少亏,这方面的细节可不敢有半点忽视。
“各位叔伯兄弟姐妹,回来吃饭咯!”
文才双手捧着点燃后的檀香,来到了义庄前堂大门前,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义庄之外,天色昏暗,根本无人回应文才,只有时不时响起的狼嚎声,以及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文才对这一切司空见惯,喊了一声之后,随即转身拉开大门一侧的纱帘,出现一群皮肤呈现紫色,死死闭着眼睛的‘人’,准确来说,他们是一群僵尸。
身穿清朝官帽、官服,额头贴着茅山黄符,脖颈带着清朝特有的朝珠,月光照耀之下,更显诡异。
僵尸分等级,由弱至强,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义庄的这些僵尸,正是四目道长的‘顾客’们,只是最初的紫僵,也称作行尸,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攻击力较弱,且活动范围有限。
贴上茅山黄符,再以莲花油灯镇压,这些紫僵就可以被赶尸术驱动。
文才将手上的檀香分出一半,插入八名紫僵面前的香炉供奉他们。
“呼呼。”
一阵风吹来,八名紫僵身形晃动,几乎苏醒过来。
“火不能灭,灭了就麻烦了!”
这时候文才刚发现,用以镇压紫僵的油灯几乎要烧尽灯芯,连忙腾出一只手,拿起来类似于镊子的小夹子,拔高了一些莲花油灯灯芯,火光再度明亮起来,八名身形晃动的紫僵,这才安静了下去。
“还好发现的及时,要不然这些老兄跑得乱七八糟,以我的道行,可抓不住他们。”
长吐一口气,文才心神略微放松一些,急忙拿着另一半香火,供奉给棺木中的尸体。
这些棺椁架在一个个木质长板凳上,前面分别都有一个小香炉。
除了香炉当中需要供奉三炷香之外,在棺椁的边缘还要插上三炷香供奉。
“嗖!”
前两个棺椁还很正常,可就在第三个棺椁的时候,文才插完香刚转身,就听见细微的声响。
“嗯?”
文才回头一看,发现才插上去的三炷香不翼而飞,当即皱着眉头上前,又拿出三炷香供奉。
“咻!”
三炷香刚插上,瞬间被什么击飞了出去。
带着满心的疑惑,文才起身挪动棺椁的棺盖。
文才的手才触及棺椁盖子,忽然一颗白骷髅头自己掀开了棺盖,咬住了他的手掌。
“啊!”
一声惊叫,文才奋力挣脱骷髅头,匆匆跑到了棺椁后方,强行打开棺盖,想要探个究竟。
“嗖。”
一支苍白的手臂瞬间伸出来,抓住了文才的手,想要将他也扯入棺椁当中。
“啊!”
文才大叫着,一只脚踩踏在长板凳上跟棺椁中的‘尸体’奋力拉扯,忽然只觉得抓着自己的力量一松,整个人翻滚在了另一个棺椁的旁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