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九章 老宅阁楼的茶叶罐与过期牛奶 (1/1)

我蹲在老宅厨房的霉斑墙面前,手机电筒照亮了嵌入式冰箱的故障指示灯。三天前请的家政阿姨在便签上留言:陈先生,冷冻室第三层有您母亲存的饺子,但过期了我不敢扔。

冰柜门弹开的瞬间,陈年霜雾裹着茴香味扑面而来。印着临海大学教职工食堂的保鲜盒里,饺子皮已经开裂发黄,盒底却粘着微型存储器——和沈初夏当年送交警的咖啡杯是同款。

微波炉还能用。林晓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她换掉了直播时的假睫毛,素颜下眼睑的暗沉与坠楼女生遗照如出一辙。当她弯腰查看插座时,后颈的CX编号被碎发遮住大半。

我鬼使神差地按下微波炉启动键,转盘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加热到第三秒时,显示屏突然跳转成实验数据界面,泛黄的饺子皮在热成像图中显露出城市地图轮廓。

这是临海地下管网图。林晓月的手指悬在玻璃门上,你看冷冻库的位置,对应着当年铊废料填埋区。

家政阿姨的清洁车停在院外,我掀开后备箱的防尘布,发现吸尘器滤网里积着银灰色金属粉末。她留在车座上的《家政服务登记簿》,最后一页用铅笔描着CX-009的几何图案。

阁楼木梯发出熟悉的吱呀声,这是我七岁那年摔断锁骨的地方。父亲钉在墙上的身高刻度停在1米65,旁边贴着泛黄的奖状:陈默同学在1999年校科技节荣获二等奖——获奖作品是自制净水器。

装满中学课本的纸箱里,突然滚出个茶叶罐。陈年龙井的香气里混着硬盘的塑料味,插入笔记本后弹出的文件夹名是给十五年后的默默。

视频里的母亲正在包饺子,她擦面粉时在镜头前晃了晃婚戒:妈妈在你最爱吃的三鲜馅里藏了惊喜哦。我突然想起那盒饺子标签上的日期:2008年6月18日——正好是系统最初设定的车祸日。

林晓月凑过来看屏幕时,发梢的茉莉香波味让我恍惚。高中时她总在图书馆用这款洗发水,有次帮我补数学笔记时,圆珠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画出的分子式,与铊化合物结构图有80%相似度。

等等!她突然暂停视频,阿姨身后的日历。放大后的日期圈着红圈,对应我重生前三天。日历旁的便签写着:给老陆送实验数据备份,字迹与陆振华办公室的批注相同。

阁楼窗外传来收废品的吆喝声,我冲下楼拦住那辆三轮车。在一摞旧报纸里翻出2008年的《临海晚报》,文娱版角落有条不起眼的报道:临海大学教职工食堂本月起供应手工水饺——配图里母亲系围裙的身影后,陆振华正在操作冰柜温度控制器。

手机突然收到物业通知:您寄存的包裹已逾期三年。在小区快递站最底层的生鲜柜里,取出一盒长满绿霉的鲜奶。撕开保温袋,里面塞着冷链物流单——发货方竟是母亲去世前三天注销的生物公司。

林晓月用棉签蘸取霉菌样本,举到阳光下端详:这是基因编辑过的酵母菌,能在低温下分解重金属。她手腕内侧的旧伤疤微微泛红,与家政阿姨手背的烫伤形状惊人相似。

物业电脑里调取的监控显示,这个包裹是母亲去世次日寄出的。寄件人签名栏的笔迹走势,与我在古籍库发现的求救信号完全一致。

去物流站。我跨上生锈的自行车,后座的林晓月自然搂住我的腰。这个动作让记忆闪回高三晚自习后,她总这样搭我的车去便利店买关东煮。

物流仓库的保安正在看《狂飙》,显示屏蓝光映着墙上褪色的值班表。在2015年6月那栏,有个被涂改多次的签名,最后一笔与陆振华办公室的装饰画落款相同。

这里!林晓月指着冷库门上的锈迹,刮痕排列符合摩尔斯电码。当我们用手机电筒斜照时,锈斑显示出CX-009生还者的暗语。

夜宵摊的油烟味随风飘来,我摸着口袋里仅剩的二十元纸币:吃不吃炒河粉?她怔了怔,低头时一滴泪砸在物流单上,晕开了陆振华的指纹。

(未完待续:炒河粉摊主竟是失踪工人后代?冷链包裹里的霉菌能否中和铊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