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这个超级圆筒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国际社会为此争吵了整整半个世纪,终止这场无休止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的确定超级圆筒的名字。
最后大家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通过无记名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名字。
中国JX省PX市一位13岁的名叫王佳妮的小女孩在几百万人中脱颖而出,她给超级圆筒取名叫“天堂号”,其寓意与超级圆筒高度契合。
她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元代一位著名的散曲家奥敦周卿在《蟾蜍》中描述的:“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于是超级圆筒被正式命名为“天堂号”。
作为为数不多的特邀嘉宾,王佳妮要在中国的海南文昌航天基地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封闭式强化训练。
参加训练的还有来自亚洲不同国家的共计5818人及几位特殊的嘉宾,这些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留下的万里挑一的各个行业的精英,它们在这里总共要分别乘坐20架载人飞船前往那个遥远而神圣的目的地。
在训练基地里他们相互鼓励着,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教官悉心的指导下认真的练习各项技能。王佳妮因为还未到法定年龄,又是航天基地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因而受到了大家格外的关注。
特别在体能训练和过载项目测试中,有好几次教官都看到她都要坚持不住了,但她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通过了考核,因而当那一天教官宣布王佳妮成绩全面通过的时候,整个航天基地里一片欢腾,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考虑到王佳妮年龄偏小,管理委员会还给她选了一位来自中国ZJ省乐清市名叫赵海霞的女孩子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在航天基地这一段荣辱与共的日子里,她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着离那个神圣日子的越来越近,航天基地将重新进入一种庄严肃穆的紧张气氛中。
虽然发射火箭这样的大型航天活动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但要让200多万个零件准确无误的执行指令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这里,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盼望已久又恐惧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
这天的早上4点30分钟,海南文昌航天基地里早就已经是一片灯火的海洋。
那天他们早早的起床洗漱,穿上特制的轻便白色连体防护服和鞋子,鞋子的底部由带细微结构的勾状织物覆盖,防护服的袖子与裤子外侧各有两条黄色的明亮线条,以方便在特殊环境下鉴别人体与周围环境。防护服的腰部还有个很小的包裹,里面是一套简易的化学氧气发生器,有一根软管连接一个简易面罩,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乘客提供数小时的氧气。随着舒缓的《卡门》音乐,30分钟后他们带着早就准备好的行李出现在走廊里。
由于路途遥远而归期未定,他们是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心情踏上这个伟大征程的,因此对自己携带的物品更是精挑细选。但管理委员会严格要求每位乘客携带的物品不得超过20公斤,因为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耗费的燃料将以百万美元计算,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他们随着静静的人流来到航天中心广场西侧的大楼,在这里可能要进行地球上的最后一次早餐。航天基地的工作人员早早的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这顿早餐有:面包、肉包馒头、小笼包、豆浆、牛奶等。
30分钟后他们就餐完毕来到航天中心广场的东首。
这时,天空已经有些蒙蒙亮了,但还是有几颗星星格外明亮,那是处于黄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木星、土星、金星,还有几颗是参宿四、天狼星。
就在这个广场的东首,静静的停泊着六两蓝白相间的电动大巴,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进入到电动大巴指定的座位并系好安全带。
这时一个熟悉又轻缓的声音响了起来: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乘坐T-01号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领航员,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遵循工作人员的安排,现在我们将要前往第五号发射塔,全程15公里。该发射塔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发射塔之一,可以发射长征、神舟等系列运载火箭,接下来我将会给各位讲解沿途的美丽风景……”
六辆电动大巴在一辆引导车的带领下缓缓驶出航天基地广场后,很快来的了一条主干线上,道路两边的椰子树、棕榈树青翠欲滴,虽然北半球已经进入了秋天,但在中国南海的空气还是那么的温暖滋润。
15分钟后他们已经能远远的看到五号发射塔了,虽然已经做了些心里准备,但还是被它雄伟的身躯深深的震撼了:五号发射塔高度达到220米,就在它的身旁,矗立着一个乳白色的巨型火箭,火箭的最上面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几个红色的大字由上到下排列,上面整整齐齐的写着:中国航天——长征21号运载火箭。
为了这一天,中国的工程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