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儿,你……”张松溪等人着急得道,似乎想要阻止。
虽然刚才宋青书一战表现惊艳,他们也不知他何时学会了如此高超的轻功身法。
但就算宋青书再惊艳,只怕这一次在这个阿大面前,也难以再给武当一个惊喜了。
要知道,武林中人要想有所大成,博得声名,自然得武功卓绝,起码也得迈入一流高手之列。
然而,不少人却是在少年时,初出茅庐便大败于人手,自此道心蒙尘,于武道一途再不得寸进。
张松溪等人担心的便是这一点,生怕宋青书一败之后,心气尽泄,武道修为难有长进。
似是明白他们所想,宋青书又是郑重其事的道:“师公,诸位师叔,方才一战之中,我有所感悟。”
“太极一道,阴阳相克,变化相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如此无上真义,无需拘泥于招式,更不需拘泥于是拳法,掌法,或是器械兵刃。”
“青书愿以掌中三尺青峰,与这位高人试招,演化出一门太极剑法来……”
这一番话,让张松溪等人大惊,心中掀起无边波澜。
仅仅初次对决,书儿便能有如此的武道感悟么?
这份天资,实在太出类拔萃,太过令人震撼了……
张真人闻言,却是抚须大笑:“哈哈,好,书儿此言与师公闭关时所想不谋而合,这一式太极剑法,师公却早已创出!”
“今日,便趁此机会传了你吧,有如此高手与你喂招,也算是你平生一大幸事!”
宋青书闻言,微笑点头,他乃是穿越之人,自然知晓太极剑法早已存世。
既以得太极拳法真意,想必自己学起太极剑法来,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见到方才得胜的宋青书又主动请战,赵敏等人毫无忌惮,却是个个面露喜色。
临阵磨枪,你宋青书就算天资绝顶,又有武道大宗师的师公传授,也太过瞧不起人了吧?
这一仗,赵敏等人料定他们已是必胜,便好整以暇,冷眼旁观。
“去将真武大帝神像前,那柄剑取来……”张真人轻轻探出手,向左右道。
一名三代弟子得令,匆忙跑向了紫霄殿内,不过多时,便抱着一柄纤长宝剑而来。
剑身长约三尺二,剑宽半指,古朴中透出一股威严气息,金丝镶就的剑柄处刻有两个古篆——“真武”。
望见这把真武剑,三四代弟子虽不明其意义,张松溪等人却是面色一震,望向宋青书的双眸满是震撼。
身为亲传弟子,他们当然知道这柄真武剑背后的意义……
这把剑乃是张三丰少年时一次行侠仗义,救下一绝世名匠一家性命后,那名匠人为报性命之恩,便以宝剑赠英雄。
此剑削铁如泥,吹毛立断,堪称神兵,也不知陪张三丰闯过多少生死关头,踏平过多少大风大浪。
而如今,张三丰神功大成,登顶武道,且道家讲究清净恬淡,故此这把真武剑早已束之高阁多年了。
今日,张三丰传授太极剑法,却特意要以真武剑来为宋青书演示……
其意义不言而喻,真武剑既是武当掌门兵刃,那今日之举便是有心将偌大武当寄托在宋青书的手中。
张松溪等人望着宋青书修长身姿,俊秀容颜,眼神中没有嫉恨,只有期望和托付。
他们相信恩师的眼光,也相信宋青书那绝世天资,假以时日,他必将扬我武当声威!
“书儿,瞧好了。”
“师公所创的太极剑法,唯有一式,可这一式若是运用如神,将胜过世间千招万式!”
听见一向自谦的张真人此时也豪情勃发,敢说出如此惊世之语。
武当众人知晓师祖说话必有原因,于是个个便在一旁凝神观看,生怕错过半点精妙高深之处。
只听“蹭”的一声轻响,真武剑自张三丰手中出鞘,剑光森冷,神采炫目。
张真人须发飘扬,身姿随之缓缓舞动,由极为缓慢,而变得极为迅速,几乎令人难以看清他的动作。
可那把真武剑,却是凌空划出了一道道弧形轨迹,有若太极圆弧。
动若狡兔,静若处子,一把真武剑在张三丰手中竟是随之划出了无数的大小圆弧。
却并无寻常剑法中必有的挥,砍,削,刺,竟像是一名手持树枝的顽童,正在有样学样,随意比划几下。
这一下,不禁武当门人看得莫名其妙,连冷眼旁观的赵敏等人也是满面疑惑。
在场诸多武者之中,唯有宋青书看得目不转睛,眼中异彩连连。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