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十四章第一次小组会议与“学神”之威 (1/2)

下午两点整,周教授准时推门走进了302会议室。

她依旧是一身严谨的着装,表情严肃,目光在凌霄、墨晗和赵磊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人都到齐了,那我们开始吧。”周教授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今天是我们‘拓扑绝缘体理论模型’研究小组的第一次会议。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一下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分工。”

她打开投影仪,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图表和公式。

“拓扑绝缘体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独特的表面态性质在未来量子计算和低能耗电子器件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构建一种新的理论模型,用以更精确地描述特定材料体系中的拓扑相变过程……”

周教授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课题背景和研究目标。她的讲解非常专业,语速也偏快,涉及大量前沿知识。

博士生赵磊听得非常专注,时不时点头,显然对这个领域有较深的积累。

墨晗也紧锁眉头,奋笔疾书地记录着要点,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偶尔能跟上周教授的思路,但看得出来也有些吃力。

而凌霄,则再次展现出了“异常”。

他依旧没有做笔记,只是平静地看着投影屏幕,眼神清澈,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凝神墨光滑的表面。

有了凝神墨的辅助,他的专注力和思维清晰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周教授讲解的内容虽然深奥,但他凭借之前复制的基础知识框架,以及超强的理解力,竟然能大致跟上!

当然,很多细节和推导他还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整体思路的把握。

周教授自然也注意到了凌霄的“轻松”状态。她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经过上次的谈话,她决定再观察观察。

讲解完背景和目标,周教授话锋一转:“这个课题难度很大,涉及到量子场论、固体物理、微分几何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赵磊,你是博士生,基础比较扎实,先谈谈你对这个课题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赵磊扶了扶眼镜,放下手中的笔,沉吟片刻,开始发言。他从拓扑不变量的定义讲到能带理论,再到具体的材料体系,说得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展现出了一个合格博士生应有的水准。

周教授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赵磊也都能对答如流。

接下来,周教授看向墨晗:“墨晗,你呢?有什么想法?”

墨晗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主要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现有几种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初步设想。虽然不如赵磊那么深入,但也展现了他扎实的数理功底和敏锐的思维。

周教授听完,也给予了肯定:“想法不错,有一定可行性,但具体实现还需要大量的计算和验证。”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凌霄身上。

周教授看着他:“凌霄,该你了。说说你的看法。”

赵磊和墨晗也都看向凌霄,眼神中带着好奇和审视。他们都想看看,这个最近在系里声名鹊起的“学神”,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尤其是墨晗,他很想知道,凌霄在课堂上的惊艳表现,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真的深藏不露。

凌霄迎着三人的目光,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立刻长篇大论,而是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周教授,刚才您提到,我们研究的重点是描述‘特定材料体系’中的拓扑相变。请问这个‘特定材料体系’,我们是否有初步的目标范围?比如,是侧重于二维材料如石墨烯体系,还是三维的狄拉克半金属?”

这个问题一出,周教授眼神微微一亮。

赵磊和墨晗也是一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研究的核心方向选择!不同的材料体系,其物理机制和适用的模型都有很大差异。凌霄能直接抓住这个关键点,说明他确实在认真思考,并且对课题有了一定的宏观把握!

周教授解释道:“我们初步倾向于从一种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入手,相关的实验数据我们正在收集。”

凌霄点了点头,心中了然。随即,他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

他没有像赵磊那样引经据典,也没有像墨晗那样专注于数学模型,而是另辟蹊径。

“我注意到,现有的模型在处理电子间相互作用对拓扑相变的影响时,大多采用平均场近似或者微扰论,这在强关联体系中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误差。”凌霄的声音清晰而自信,“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些非微扰的方法,比如动力学平均场理论(DMFT)或者量子蒙特卡洛模拟,来更精确地处理电子关联效应?”

动力学平均场理论?量子蒙特卡洛?

这两个名词一出,赵磊和墨晗的脸色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