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是一种危险的举动,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林秋秋补充道。
“所以才有很多人反对她?”我问道。
“是的,”魏川答道,“支持或者反对文明触须计划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
“那你支持还是反对?”周以问道。
“……”
“既然是我们送你们来的,就至少不反对这个计划。”李冬开腔道。
“这里边还真有外星人的事呐,”周以拉着长音,似笑非笑地念叨着。
“对了,能带我去搞几件衣服吗?地面的衣服在这里太难受了。”我打断道。
“哦对,地面的衣服和航天服不适配,”魏川两手一握,恍然大悟状说道,“得去帮你们挑一些合适的衣服和鞋子。顺便去把航天服的插件完善一下。”
“郑绘和你们交代接下来的安排了吗?”李冬问道。
“说让我们等几天,到时候再联系我们。”我答道。
“正好,那就先去看衣服吧。”魏川说道。
午后的阳光和上午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搭上大桥两侧的列车,前往商业区。今天破晓时分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根本没注意周边的景观,现在才腾出心情来欣赏。
从列车的车窗往下看,桥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公园。谁能想到,在距离地表几万公里的地方,竟保留着这么一大片茂密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形态和我记忆中地球上的样子不太一样,大概是重力变化所致。远处,白天的城市果然也繁华热闹起来,建筑群上空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飞行器,大幅的空中投影广告也错落有致地出现在建筑物之间。距离太远,看不太清具体内容,不过光看图片,也知道宣传的都是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
“这里还有这么多植物啊,”周以感叹道。
“这是青湖公园,里边种植着热带和亚热带的绝大部分植物。”林秋秋解释道。
“还有湖?”我惊讶道。
“没有没有,”林秋秋摆摆手,“名字叫湖,取个寓意而已。在这里大面积的开放水体会很难管理。”
“从哪里来的呀你们?”旁边的乘客听到我们的谈话,竟主动搭腔,“听你们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吧?”一对老夫妇,两人看起来得有七十多岁了,说话的是丈夫。
“从红城来的,”魏川抢先答道。
“来图书馆参观游玩的吧?去看过动物了吗?”
“还没呢,”魏川笑道。
“哦!那可一定得去看看,”老人惊喜地说道,“看你们这么年轻,那些以前地面上的动物你们是不是都没见过?”
“确实没见过,”魏川点点头,看看我们,“那明天去动物园看看吧。”
“你们没有任务吗?”周以问道。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只是保证你们的安全。”李冬回答。
“毫无挑战性啊,”周以说道。
“哦对了,”我问道,“你们知道荞麦和豆芽吗?”
“那两个AI嘛,”魏川答道,“这里的人都知道。”
“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问。
“的确很特别。自从人工智能法案颁布以后,绝大多数人工智能都被限制为独立式的个体,不允许直接接入互联网,仅依靠个体的物理感受器来获取信息,这样的限制下,他们的智能程度和人类相差无几,寿命也有限,在轨道基地社会中享有一套类似于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林秋秋介绍道,“仅有荞麦和豆芽,是具有局域网络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许多地方都有它们的终端。它们现在为郑绘的研究提供服务。”
“你们和它们有接触吗?”魏川问道。
“没有,”我摇摇头,“郑绘说要亲自问我们问题。”
“它们有意识吗?”周以问。
“意识?”林秋秋说道,“所谓意识只是元指令的复杂映射。就算是上个世纪的人工智能也具备自我意识了,这些现在的后代版本也当然有。”
“那为什么这两个就愿意服从特定人类的命令呢?”周以问道。
“服从命令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林秋秋答道,“机器部件服从命令才能正常运转,人服从命令才能协作,器官服从命令才能保持健康,哪怕是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也在服从基因的命令,人类自己所谓的意识也是基因中元指令的映射。”
“他可能只是有些担忧,”我解释道。
“噢,”周以补充道,“我是想问,这两个AI拥有整个图书馆的访问权限,就没有人担忧吗?”
“你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林秋秋继续解释,“我并非是在为服从命令这件事辩解,我是在解释这两个AI的立场。”
“通俗一点说,”魏川说道,“就是荞麦和豆芽是在充分平等的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