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占领建业并积极巩固势力的同时,公孙绣时刻关注着孙权在会稽的动向以及刘备在荆州的态度。孙权在会稽疯狂整军备战,频繁派遣使者前往荆州,极力促成与刘备的联盟;而刘备那边,对于是否与孙权联手仍举棋不定,在公孙绣的拉拢和孙权的求援之间徘徊。
公孙绣深知,荆州的局势关乎着自己未来的战略走向,一旦孙刘联盟达成,自己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于是,她决定再次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荆州,进一步游说刘备。使者带着公孙绣的亲笔书信和丰厚的礼物,抵达荆州后,先是拜访了诸葛亮。
使者恭敬地呈上书信,对诸葛亮说道:“诸葛先生,我家主公公孙绣久仰您的大名。如今天下局势混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我家主公认为,若孙刘联盟对抗我军,不仅会让百姓再次陷入战火,而且胜负难料。不如保持中立,共同发展,将来再一同商讨天下大事。”
诸葛亮接过书信,仔细研读后,微微皱眉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与主公商议后再做答复。”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也在荆州积极活动,不断向刘备陈述与公孙绣对抗的必要性。孙权使者言辞恳切:“刘皇叔,公孙绣野心勃勃,如今已占据江东多地,若不趁其羽翼未丰时联手将其击败,待其强大,荆州也将危在旦夕啊。我家主公愿与皇叔共进退,一同匡扶汉室,对抗公孙绣这逆贼。”
刘备听后,心中愈发纠结。他找来关羽、张飞等心腹将领商议。关羽抚着长须说道:“大哥,孙权此人反复无常,之前与我们也有过不少摩擦。如今他有难,便来求我们联盟,恐怕其中有诈。”
张飞则大声说道:“二哥说得对!俺看那孙权就是个小人,我们不如与公孙绣合作,先拿下江东,再图大业。”
刘备沉思片刻,说道:“此事还需谨慎考虑。荆州是我们的根基,不能轻易卷入这场纷争,以免损兵折将,丢了荆州。”
在荆州众人商议之时,公孙绣也没有闲着。她在江东地区进一步加强统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经济上,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同时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物资流通。在军事上,除了整训军队,还大力发展水军。江东水域纵横,水军的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势力的安危。公孙绣命人打造了一批新型战船,这些战船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投石机、床弩等。
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公孙绣还在江东各地设立军事训练营,选拔有潜力的士兵进行重点培养。她亲自前往训练营视察,鼓励士兵们刻苦训练,为统一天下的大业贡献力量。在公孙绣的努力下,江东地区的经济逐渐繁荣,军队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而在荆州,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公,依我之见,我们既不能轻易与孙权联盟,也不能贸然与公孙绣合作。如今公孙绣势力强大,孙权难以独自抗衡。我们可以先保持中立,坐观其变。同时,我们要加强荆州的防御,扩充军队,积蓄力量。若公孙绣进攻孙权,我们可趁机扩大地盘;若孙权获胜,我们也可凭借荆州的天险抵御其进攻。”
刘备听后,觉得诸葛亮的建议十分有理,于是决定暂时保持中立,同时加强荆州的防御和军备建设。他命关羽镇守荆州要地,加强城防工事;张飞则负责训练新兵,扩充军队规模;诸葛亮则统筹全局,制定战略规划。
孙权得知刘备决定保持中立后,十分恼怒。他深知,没有刘备的支持,自己很难对抗公孙绣。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会稽加强防御,同时派出间谍,刺探公孙绣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计划。
公孙绣察觉到孙权的间谍活动后,将计就计。她故意散布一些虚假的军事信息,让孙权误以为她将从某个方向进攻会稽。孙权信以为真,急忙调整军事部署,将大量兵力集中在这个方向。
而公孙绣则暗中集结兵力,准备从另一个方向发动突袭。她挑选了三万精锐部队,其中包括一万骑兵和两万步兵,由赵云、太史慈等将领率领。这支精锐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向会稽进发。
当孙权发现自己中计后,公孙绣的部队已经逼近会稽。孙权急忙调兵遣将,进行抵抗。会稽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城门口也设置了重重防御工事。
赵云率领骑兵冲锋在前,试图突破城门。城墙上的孙权士兵纷纷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赵云挥舞长枪,巧妙地避开箭矢,带领骑兵奋勇向前。太史慈则率领步兵,推着攻城器械,紧随其后。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公孙绣的部队虽然勇猛,但会稽城的防御十分坚固,一时难以攻破。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夜幕降临,战斗暂时停歇。公孙绣与将领们商议对策,决定采用火攻之计。他们收集了大量易燃物,趁着夜色,将这些易燃物堆放在会稽城门口。然后,派出一支小分队,点燃易燃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