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得连连点头,说道:“大哥所言极是,我们就按大哥说的办。”
公孙恭也附和道:“是啊,有大哥出谋划策,我们定能度过此次难关。”
公孙绣则一脸崇拜地看着公孙熙,说道:“大哥,到时候要是真的和赵云单挑,我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公孙熙笑着摸了摸公孙绣的头,说道:“放心吧,秀儿,我们兄妹二人联手,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孙熙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计划。他亲自带领士兵们拆除工厂,规划农田和市场的布局。在他的指挥下,襄平城的农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市场上物资丰富,贸易往来频繁。
在军事训练方面,公孙熙每天都会到军营中视察,指导士兵们训练。他将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战术和技巧传授给士兵们,让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他还下令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和铠甲,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在人才招募方面,公孙熙发布的招贤令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前来投奔。其中有一位名叫徐庶的谋士,才华横溢,足智多谋。公孙熙得知后,亲自出城迎接,将徐庶迎进城中,奉为上宾。
徐庶见公孙熙如此礼贤下士,心中十分感动,说道:“久闻公孙公子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我愿为公子效力,共图大业。”
公孙熙大喜,说道:“能得先生相助,实乃我公孙熙之幸,也是我辽东之幸。今后还望先生多多指教。”
徐庶加入后,为公孙熙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他的帮助下,公孙熙的计划实施得更加顺利。
然而,公孙瓒也并未闲着。他得知公孙度在积极备战,便派大将严纲率领两万大军从北平出发,直逼襄平。严纲到达襄平城外后,立刻安营扎寨,准备攻城。
公孙熙得知敌军来袭,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他说道:“敌军已至,我们要冷静应对。严纲虽勇,但我们也有优势。我们先坚守城池,利用城墙的防御优势消耗敌军的兵力。同时,派出小股骑兵部队,骚扰敌军的后方,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公孙熙派公孙康率领一千骑兵,趁着夜色偷袭敌军的粮草大营。公孙康领命而去,带领骑兵悄悄地绕到敌军后方,突然发起攻击。敌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公孙康趁机烧毁了敌军的粮草,然后迅速撤回城中。
严纲得知粮草被烧,大怒,下令全力攻城。他亲自率领士兵们抬着云梯,冲向城墙。城墙上,公孙度的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用弓箭、滚石等武器,奋力抵抗敌军的进攻。一时间,城墙上喊杀声震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公孙熙和公孙绣也登上城墙,亲自指挥战斗。公孙熙一边指挥士兵们防守,一边观察敌军的动向。他发现敌军的攻城部队虽然勇猛,但缺乏统一的指挥,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对公孙绣说道:“秀儿,你带领五百精锐士兵,从侧翼杀出,攻击敌军的攻城部队。我带领另一队士兵,从正面出击,前后夹击,定能击退敌军。”
公孙绣点头领命,带领士兵们打开城门,从侧翼冲向敌军。公孙熙也带领士兵们从正面杀出。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严纲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
这一战,公孙度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士气大振。公孙熙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公孙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还会有更激烈的战斗。但他并不畏惧,他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致,按照计划行事,就一定能够在辽东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目标。
击退严纲后,公孙熙并未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公孙瓒必定会卷土重来,且下次攻势会更加猛烈。于是,他趁热打铁,进一步完善防御体系。公孙熙组织城内百姓加固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瞭望塔与烽火台,确保能及时发现敌军动向。同时,他命人在城外挖掘了多条壕沟,埋下尖刺与陷阱,阻碍敌军骑兵的冲锋。
在兵力部署上,公孙熙重新调整了军队编制。他将骑兵分为多个小队,每队设队长一名,负责在敌军攻城时从不同方向骚扰敌军侧翼与后方。步兵则被分成近战和远程攻击两组,近战部队配备厚重铠甲与长刀,负责抵御敌军登城;远程部队则以强弩和投石机为主,在敌军靠近城墙时给予致命打击。
为了解决粮草问题,公孙熙不仅加大了农田开垦力度,还鼓励百姓养殖家畜。他派遣官员深入乡村,传授百姓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同时,公孙熙利用襄平的贸易优势,与周边部落进行物资交换,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
随着时间推移,公孙瓒果然再次集结兵力。这次,他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其中包括赵云统领的精锐骑兵,气势汹汹地向襄平进发。公孙熙得到消息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徐庶分析道:“公孙瓒此次倾巢而出,来势汹汹。但我们也有应对之策,可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