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熙的信件被快马加鞭送到公孙度手中,彼时,公孙度正于营帐中与诸位心腹商讨应对袁绍之策。他展开信件,细细阅读,神色愈发凝重。读完后,他陷入沉思,良久,才将信件递给一旁的田丰,说道:“熙儿此计,诸位以为如何?”
田丰接过信件,快速浏览后,微微点头:“公子所言,不失为良策。如今我军内部虽有分歧,但若是能让绣儿继位,可暂时平息纷争,且绣儿聪慧果敢,加以辅佐,定能带领我军继续前行。”
审配却面露犹豫之色:“话虽如此,然立女子为继承人,恐遭各方非议,军中将士也未必都能信服。”
公孙度摆了摆手,沉声道:“如今局势紧迫,若因继承人之事导致内乱,那才是万劫不复。先依熙儿所言,待日后再做打算。”
于是,公孙度召集文武百官,将公孙熙的提议告知众人。众人议论纷纷,起初,不少人面露惊讶与质疑之色,但在公孙度的耐心解释以及田丰等谋士的支持下,最终都觉得这个主意可行。
公孙度随即下令,调公孙绣前往平原城陪伴自己。同时,安排赵云、颜良等猛将先行攻打晋阳。他深知晋阳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但此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能拿下,便能对袁绍形成包围之势。
赵云等人领命出征,一路上,他们遭遇了诸多困难。道路两旁遍布袁绍设置的箭楼,敌军凭借地利优势,不断放箭袭击,给他们的行军造成了极大阻碍。而且,由于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军中粮草逐渐紧张起来。
然而,赵云等人毫不退缩,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在战斗中,赵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颜良则带领精锐部队,多次冲破敌军的防线。尽管伤亡不断增加,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占领了晋阳。
占领晋阳后,公孙度留下赵云镇守此地,稳定局面,其余猛将则调往平原,准备发动攻克邺城、一统河北的伟大战略行动。平原方面军的表现十分出色,在与袁绍的战斗中,他们打败并招降了袁绍的大将张郃、高览,还迎来了一位女将桓青。桓青武力值高达91,与公孙绣、公孙熙皆是好友,她的加入,为公孙度的军队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此时的袁绍,虽与曹操结盟,但在公孙度的不断进攻下,势力范围逐渐缩小,如今整个河北,只剩下邺城一座孤城。袁绍不甘心失败,不断地进攻平原,然而,他的进攻除了白白送人头、送人才之外,什么也改变不了。陷入绝境的邺城守军变得极度疯狂,连续不断地进攻平原城。公孙度等人越发觉得占领平原城的策略无比正确,袁绍为了夺回平原,不得不全力进发,这使得他的兵力被分散,防守更加薄弱。
公孙度望着地图,心中满是壮志豪情。他深知,只要拿下邺城,就能一统河北,到时候,雄踞邺城,南望中原,何等威武雄壮。然而,多年的征战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渴望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霸业。
经过一系列的休整和治理,晋阳终于被稳住了。李严还领着一支骑兵,快速将晋阳西面的几座无主的港口占领,进一步扩大了公孙度的势力范围。此时,公孙度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决定出兵攻打邺城。
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平原的方面军兵分南北两路,自己走南路,带着冲车部队,凭借冲车的强大攻坚能力,突破敌军的防线;晋阳的赵云带着骑兵,让田予也带着冲车部队从北面攻打壶关,然后夹击邺城,与平原大军会师邺城。
战斗打响后,起初极为顺利。邺城出征的敌军被公孙度的军队消灭得所剩无几,平原方面军的北路已经摸到了邺城的城墙,赵云和田予也快要抵达邺城,南路军的公孙度也开始转头向北,眼看着邺城在望,胜利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命运却在此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公孙度在攻打邺城的半路上,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他强撑着身体,想要继续指挥战斗,但最终还是轰然倒下。
一时间,整个军队陷入了混乱。将士们听闻公孙度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仿佛山岭崩塌,天地变色,日月无光。按照公孙度生前的决定,由女儿公孙绣继承大位,由诸位兄弟辅佐。
但这一消息传开后,整个辽东军的势力范围顿时人心浮动。不少文武官员因对未来感到迷茫,选择下野离去,不过这些大多是些能力平平之辈,真正的人才,一个也没有走。大批文武官员不知所措,忠诚度大幅度下降。
此时,接任大位的公孙绣还在攻打邺城的前线。她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她深知此刻绝不能退缩。她毫不迟疑地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立即攻下邺城,同时,在整个统治区里广布恩泽,给大量人心不稳的人员赏赐钱粮,以稳定人心。
在公孙绣的果断指挥下,将士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奋勇地进攻邺城。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邺城终于被成功解放。公孙绣站在邺城的城墙上,望着这片刚刚被征服的土地,心中百感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