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杏的外婆家在首都隔壁,坐火车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临近国庆节,路上的人开始见多,唐杏姥家所在的城市,因为地处平原,所以整个城市只有那一座山,因此,从几年前,他们村子就被开发成了景区,村子里大半人家都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这眼看到国庆节,村里已经有些游客开始入住了,唐杏上次来还是上大四那年,那个时候,村儿里还没有几家做生意的,后来,就只有爸爸每年回来一次。这次回来,她看到村里好一片热闹景象,家家门口都停了辆车。
看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啊!
唐杏的外婆家,是整个村子里最靠近山的一户,前两年,有邻居想把这院子租下来,但唐杏爸爸没同意,为此,还和人家闹得很不愉快。只是,外婆家,外公和妈妈都是烈士,村里没人敢和他们家闹起来。
前几年,农村房屋确权,当时唐杏的外婆还没去世,房本上就写了外婆一个人的名字。等唐杏外婆去世后,这房子便当做了遗产,由唐杏继承。
唐杏一个人背了个大大的旅行包,从村口下了车,徒步回家。
村里人大多数都是看着唐杏长大的,一路上跟她打招呼的不在少数。
站在大门前,唐杏看了看后面那座山,在半山腰的位置,果然有一个山洞。
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小时候,可没少在村子里疯跑,那时候,和村里的小孩儿隔三差五就去山上玩,但她的确对那个山洞没有印象了。
放下背包,唐杏准备去村里寻找午饭。
进了一家不算大的饭馆,唐杏还看到了熟人:“四舅!四舅妈!”
店里的掌勺师傅,是村里的长辈,唐杏管他叫四舅,和唐杏母亲有些亲戚关系。
这个时候,村里游客还不多,店里没什么人,所以四舅正和四舅妈闲聊。
看到有人进门,四舅来了精神:“是小杏啊!好久没回来了?”
客套一番后,唐杏的炒饭终于上桌了,她一边吃着,一边被四舅妈缠着聊天。
唐杏问起:“四舅妈,后山那个山洞,一直都在吗?我怎么没印象呢?”
四舅妈“诶”了一声:“你怎么能没印象呢?你忘了,哪年来着,你跟老贺家那丫头去山洞,一下午都没回来,村里大人找到晚上,才把你俩接回来,你俩倒好,在洞里睡着了!”
这事儿越说越玄乎,怎么她就想不起来呢?
四舅拍了一下大腿:“嘿!我想起来了,年前,我去老贺家喝酒,那阵儿,村里说想把那山洞填上,从咱村里往山上看,不好看。就说老贺家那丫头小时候还在那里睡过觉,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家那丫头,也说不记得这事儿!跟小杏说的一样!”
唐杏听得认真,都忘了吃饭了,照四舅这么说,小春和她都忘了山洞里的事儿了!
小春,就是四舅口中的贺家的丫头,大名贺春,小时候,两个人没少在一起玩儿。
唐杏问道:“四舅,小春儿在家呢吗?”
四舅想了想:“小春儿在市里工作,过两天放假,可能回来!”
唐杏吃完饭,回到家里收拾一番,准备住上几天,等十一长假过去,再回去,现在她已经买不到回程的票了。
她记得外婆家有不少老照片,她翻了翻,看看有没有拍到过那座山。
唐杏找到一张她和外婆的合影,拍摄的地点就在大门外,身后就是那山洞,原来这山洞真的存在,只是她不记得了。
…………
十月一号一大早,唐杏吃过早饭,便去了贺家。
今天和前两天比起来,游客多了不少,村子里都快要停不下这些车了,到达贺家的大门前,看到小春正在扫地。
“小春!”唐杏喊了一声。
贺春看到她,惊喜万分:“小杏!”
两人三四年没见了,但到底是从小玩到大的,感情不会生分到哪去。
唐杏问道:“你吃饭了吗?”
贺春点了点头。
唐杏冲她摆摆手:“咱俩出去遛遛去?”
两人往后山的方向走着,唐杏便对她提起:“小春,你还记得那个山洞吗?”说着,她抬手指向半山腰的位置。
贺春好像意识到什么了,她试探地问道:“你也不记得了?”
她这话一出口,唐杏就知道,那天四舅说的没错了,看来,不是她记性不好,她不记得也不是偶然。
唐杏和贺春决定再去那山洞看一眼,她俩总觉得,那天下午应该是发生了点什么。以前还可以归咎年龄小,不记事,现在她们都不这么认为了。
再次来到山洞外,两人看着里面,不到三四米的距离,就已经见底了,唐杏疑惑:“这里这么浅吗?”
显然,就算她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