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33章 吕氏族人 (1/2)

听到高后让传“赵王、吕王”的旨意,审食其马上让谒者令张释去传旨。审食其心里明白,高后此时的神智比较清醒,多半是回光返照。审食其知道高后很不甘心就此死去,但命不由人,再不甘心也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现实,但她死前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

得到高后和审食其的指令后,谒者令张释本想安排其他宦者前往赵王府和吕王府去传旨,自己守在高后身边,但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自己亲自去传旨更靠得住。

作为深居宫中,伺候了高祖又伺候高后的谒者令,张释对高后非常了解,也心存感激,特别是高后当政后将他封为建陵侯后,就更是对高后感激不已。一个宦官得以封侯,这是张释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也因此,张释对高后更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高后生病后,张释很是难过,他心里清楚,一旦高后去世,他自己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所以他也在努力地为高后身体的康复想办法。但从这段时间高后的身体状况来看,张释清楚自己和宫中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这将是高后的最后时日,高后已经不久于人世,她传赵王和吕王进宫,肯定是要安排她的身后之事。

能够坐到谒者令的位置,张释对宫廷内外所面临的局势清清楚楚,他深知高后的心性。在这个时候如果派一个说不清情况的宦者去传旨,在传旨过程中被人将宫里的情况套了出去,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大事,甚至出现致乱天下的情况。如此一来,自己作为谒者令,不仅对不起高后的关爱,还完全可能因此给自己及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赵王吕禄和吕王吕产作为高后的两个亲侄儿,虽然被封为了诸侯王,但因为他们在朝廷上都有职事,所以并没有象刘姓诸侯王那样到自己的封国去,而是留在京城。

高后封吕禄、吕产为诸侯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为了让他们享受诸侯王的待遇,高后需要吕禄、吕产等吕氏族人在京城帮她打理朝政。高后清楚,虽然自己完全控制了朝廷,但要让自己的意志得到施行,还必须要有信得过的人去督促落实。朝中不少大臣不满自己执掌朝政,只是他们或许为了自保,或许另有企图,才没敢公开反对。如果让这些对自己不满的人去施行自己的朝政,完全可能要么是有意拖延,要么是朝自己意愿相反的方向推,最后让自己的想法化为泡影。高后相信自己的亲侄儿们决不会象朝中那些对自己执掌朝廷不满的大臣,他们肯定会忠实、全力以赴地执行自己的意图。

由于这段时间高后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吕禄、吕产及吕氏族人进宫请安问好的次数比以往频繁了不少,但请安问好之后便各归其位,干他们该干的事去了,毕竟朝廷上下的事务不少,高后也希望他们能够各自司好自己的职责。

从长乐宫椒房殿到赵王府再到吕王府,需要一定时间。为了赶时间,谒者令到太厩要了一匹马,冒雨打马到两个王府。禁中打马本来是禁止的,但现在是特殊情况,谒者令没想那么多。非常情况之下行非常之举,即使被问罪,自己也有说辞。

听说是太后召见,吕禄和吕产不敢有任何耽搁,冒着瓢泼大雨连忙赶往椒房殿。太后的病情两人心里都清楚,太后在这个时候召见,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赵王吕禄是高后二哥吕释之的三儿子。史书上记载吕禄还有两个哥哥:吕则、吕种,但吕则、吕种两人的相关事迹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

吕王吕产是高后大哥吕泽的二儿子,他也有一个哥哥吕台。吕后刚执政时,吕台就被封为郦侯。公元前187年,也即高后执政的当年,吕台被吕后封为吕王。或许是吕台无福消受王爷的福气,被封为吕王的当年就病死了。吕台病死后,吕产继承了父王的吕王王位。

吕禄和吕产各自的阿翁在汉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也还是立有一定的功劳,他们分别被高祖封为建成侯、周吕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后执掌朝政后,吕禄、吕产才得以很快得到高后的重用。

此外,吕氏族人还有燕王吕通、东平侯吕庀、扶柳侯吕平、吕成侯吕忿、赘其侯吕胜、祝兹侯吕莹、滕侯吕更始、临光侯吕媭。这些吕氏族人中,作为高后的亲妹妹,临光侯吕媭和高后的性格特点很是相似,刚毅、果敢,颇有智谋。除吕媭之外,就只有燕王吕通和滕侯吕更始能够做些事,其他吕氏族人,都只能躺在高后的庇佑下坐享其成,难以担事,更难以担当大任。高后虽然费尽心机想办法确保吕氏族人的地位稳定,但对吕氏族人的不堪大任,也是倍感无奈。

谒者令张释亲自到府里来传旨,虽然吕禄没有问谒者令太后还传召了哪些人,但吕禄心里清楚,太后在这个时候传召自己,肯定也传召了堂弟吕产,并且肯定是有重大事情安排。

作为吕氏族人中稍堪大任的吕禄、吕产两人,吕禄是堂兄,吕产是堂弟。也正因为两人稍堪大任,高后才将他们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比较而言,吕产更象吕后,比吕禄更具果敢刚毅的性格,更有主见。吕禄的性格则很有些优柔,又缺乏主见。但由于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