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干农活并不在行,家里的农活主要还是靠妈妈,当然,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也会帮忙。
对于我爸来说,写诗容易,但抓青蛙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他总是告诉我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不应该伤害它们。即便他真的愿意尝试,也未必能抓得到。而妈妈,她一向害怕那些黏糊糊的动物,让她杀鸡可以,但让她杀青蛙,她肯定不敢。因为没有诱饵,我无法参与钓鱼。所以,我只能在一旁羡慕地看着他们的乐趣,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
“你也来钓啊!”小娥儿向我喊道。
“她才不会钓呢,她害怕龙虾夹她的手。”大军子不屑地说。
我踌躇着,脑海中浮现出龙虾那尖锐的大钳子,心中不禁有些畏惧。然而,看着他们玩得如此尽兴,我既感到羡慕又夹杂着嫉妒。
阿兰察觉到了我的犹豫,她递给我一根钓鱼竿,并指导我如何使用小网兜。我决定勇敢尝试。
看起来简单的动作,真正实践起来却远非易事。我注意到绳索动了,意识到有龙虾上钩,急忙提起钓竿。钓竿才提至一半,龙虾便逃脱了。初次尝试失败了,但我并未气馁,继续耐心等待。龙虾再次上钩,我小心翼翼地提竿,这次龙虾还在。小娥儿递给我她的小网兜,但在我尝试接近时,龙虾又溜走了。第二次尝试又以失败告终。接着是第三次、第四次……我开始感到失望。
阿兰和小娥儿不断鼓励我,让我保持耐心。而大军子则在一旁嘲讽道:“你还是适合背唐诗,不适合钓龙虾!”
阿兰制止了大军子的嘲笑,并再次向我解释了使用小网兜的技巧。我下定决心,下一次一定要成功。我全神贯注地盯着钓竿,等待着。又一只龙虾上钩了,我左手稳稳地提起钓竿,右手紧握小网兜缓缓伸出,丝毫不敢大意。龙虾仍在绳上,小网兜也接近了。我果断行动,左手轻轻一提,将龙虾提出水面,右手的小网兜随即移动到龙虾下方。龙虾察觉到危险,松开了它的大钳,但小网兜已准备就绪,龙虾无处可逃,正好落入其中。
“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我兴奋地手舞足蹈,比吃了一只鸡腿还要开心。
阿兰和小娥儿也为我的成功感到高兴。大军子却冷冷地说:“看把你得意的,不就钓了一只吗,看看我们钓了多少?”
我无视他的冷言冷语,想要妥善安置我的战利品。但问题来了,我没有竹篓子。阿兰把她竹篓里的龙虾倒入大军子的篓子,然后把她的竹篓递给了我。
大军子显得很不高兴,因为他和他姐姐的龙虾加起来已经装满一篓子了,他只好先回家放下,再带着空篓子回来。
那一天,从下午三四点到傍晚时分,我凭借阿兰的钓竿和竹篓,小娥儿的小网兜,成功钓到了满满一篓子的龙虾。当我提着沉甸甸的竹篓回家时,母亲看到后惊讶不已。
她一边责备我,一边将竹篓里的龙虾倒入大盆。龙虾在盆中挥舞着大钳,试图逃跑,有些甚至爬到了盆边逃了出去。我们看到后又把它们抓回来,也有没注意到的就逃之夭夭了。它们挤在一起,互相打斗,有的甚至失去了爪子。总之,这盆龙虾一点也不安分守己。
至于烹饪龙虾,母亲毫无头绪,她向邻居大婶请教。邻居大婶对龙虾的做法也不太了解,最终,母亲决定将龙虾肉取出炒青椒,称之为青椒虾仁,而将龙虾头扔给鸡吃。龙虾头和身体分离后,它们仍旧能够爬行一段时间,大钳还在威风凛凛地挥舞。看到它们的样子,我不禁心生怜悯,难道它们的命运仅仅是成为人类的盘中餐吗?
在那个年代,池塘和小河中龙虾泛滥,许多人却不敢尝试食用它们。多年后,随着小龙虾在中国的普及,烹饪方法变得多种多样,包括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蒜泥小龙虾和口味虾等。然而,野生小龙虾变得难以寻觅,夜市上几乎全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
我初次钓龙虾成功后,便将这种经验延续到了第二次、第三次……我非常乐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大池塘钓龙虾。每次我们都能满载而归,为家里增添了一道美味。那个时代,农村人经济条件有限,主要依靠自家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和池塘里的鱼来满足一家人的饮食,野生的田螺和河蚌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小龙虾作为动物性食材,无需花费便能捕捉到,这在当时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有时我们没有青蛙作为诱饵,便用家里剩余的红烧肉,无论是瘦肉还是肥肉都可以。如果连红烧肉也没有,我们就用小龙虾的肉作为诱饵,它们似乎并不介意。这让我想到,同类相食的现象真是令人恐惧,如果人类也这样……我不敢再继续想象。
整个暑假,每天下午,趁着大人们午休,我们便忙于钓龙虾。我们不畏炎热和阳光,在河边的毒辣日头下努力钓龙虾。那些龙虾仿佛无穷无尽,怎么钓也钓不完。家人们几乎每天都吃到龙虾,以至于都吃腻了。于是,我妈想出了新的烹饪方法,她将虾仁剁碎做成虾丸子,再煮成汤,加入一些青菜叶。我第一次尝到虾丸子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