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驾崩,
皇太子刘辩随即登基,
改年号为光熹初年。
然而,仅仅数月之后,
九月之时,
董卓祸乱朝纲,
废黜少帝,
拥立皇子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此月,实可视为汉室倾颓之始,
自此以后,大汉天子再难以自主掌控朝政,
国家大权旁落,
已然步入亡国之途。
在会稽太守府的会议室中,
一张圆桌旁,太守李奇端坐主位,
周围各路大员正默默传阅着一张薄纸。
这张纸虽出自会稽纸厂,
但其上所载内容,
却足以令会稽百姓陷入生死危机。
纸上赫然写着: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
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
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
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奉行!”
落款之处,
更是清晰地写着“曹操”二字。
众人传阅完毕,纷纷望向李奇。
他轻叹一声,道:
“你们现在应该明白,
我为何要你们将关西的货物全部清空了吧?”
他目光如炬,扫视众人,
继续道:“因为天下即将大乱!”
李奇滔滔不绝地分析道:
“董卓乱政,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无论胜负如何,诸侯们回到属地后,
定会割据一方,互相攻伐。
从此,天下必将陷入大乱。
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乃天下大势也!”
言罢,李奇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
喝道:“我们要拿起兵器,准备迎战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李奇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
顿时,谀词如潮,
纷纷赞颂太守深谋远虑,
站得高、看得远,
他们统统望尘莫及。
李奇不耐烦地摆摆手,
打断了众人的吹嘘。
他问道:“我们是否要去参与会盟?”
张正常精打细算地道:
“我军劳师远征,只会空耗钱粮,
却得不到实地和实利。
出兵之举,智者不为也!”
丘八则愁眉苦脸地道:
“路途遥远,粮草不易接济,
此行难以为继啊!”
蔡邕闻言,叱道:“伐董乃大义所在,
虽有困难,吾辈也必出兵!”
王甲呵呵笑道:
“我军终日练兵,
若不打仗,
那要这军队何用?”
虞诚也赞同道:
“蔡公和王公所言甚是!”
蔡琰则关切地道:
“兵凶战险,
夫君还是不要去了!”
此时,六个尚书意见相左,
三票对三票,陷入僵局。
李奇见状,笑道:
“诸君各有打算,
可惜均未说到实处。
从实地方面来说,
出兵确实没什么收益。
但你们不清楚何为无形资产。
去会盟交战,有练兵之功能;
会盟更能让天下人知晓,
吾辈乃为义而战,
此为得人心之举!
有时,人心向背正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你们不清楚什么是无形资产?
那就是不同于实物的东西,
例如你酒厂的酿酒配方,
就一张纸而已。
可是这张纸,
却能让你财源广进!”
言罢,李奇斩钉截铁地道:“吾必出兵!”
众人统一了意见后,
王甲开始汇报军情:
“我军现有五万常备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