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缓缓说道:“陛下,前几日我设擂为小女招亲,这位少年技压众人,我斗胆向陛下保奏他为将,抵抗金人,护我江山社稷”。
话音未落,一人站出说道:“陛下,王爷所言万万不可,若只凭一场擂台比武即可统兵御敌,岂不让金贼耻笑我大宋无人”?
任逍遥看去,只见那人生的白净面皮,鼠目短髭,体型偏胖,神色阴鸷,一看便是城府极深之人。
赵王冷哼一声,说道:“秦桧,你若真有本事,何不领兵打仗”!秦桧讪笑道:“王爷此言差矣,秦某自幼学的是礼仪纲常,不曾舞刀弄枪,如何能带兵打仗”。赵王说道:“那就闭嘴”。秦桧吃了瘪,深深的看了一眼赵王便不再言语。
只听皇上说道:“朝堂之上,莫要喧闹,且先把那人宣上来再做定夺”。赵王回道:“此人便在殿中”。说罢,拉着任逍遥走了出来。
皇上看去,讶然道:“是你”!任逍遥抬头看去,不是别人,正是扬州城被攻那日,城外被完颜宗翰围在山坡上宋兵所拥之人。初时任逍遥只当他是个大官,却不想是当朝皇帝赵构。
这赵构皇帝正是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号为南宋。
赵构笑道:“昔日唐太宗梦见白袍小将,骑着一匹白马,手持一把方天画戟,在唐太宗危在旦夕救下他,后世称为应梦贤臣。朕昨夜也梦一少年,手持长枪,骑白马救朕于金兵围中,容貌与你无二,却也是我大宋之应梦贤臣了。你叫什么,家在哪里”。
任逍遥知赵构以梦为掩,也不拆穿。上前拜道:“在下姓任,名唤逍遥,营州人士”。赵构问道:“你是营州人士,可认识那任何谓”?任逍遥答道:“正是家父”。朝中众臣皆哗然,赵构惊得自龙椅上坐起,扶起任逍遥说道:“贤侄,快起来说话。来人,赐座”!
靖康元年春,金兵首次包围开封府时,金军下令宋朝的亲王、宰臣前去军中议和。朝廷拟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派宰辅前去交割土地,亲王前去送金军过黄河。宋钦宗召赵构前去参加,赵构不畏生死,自请前去。后金朝欲以赵构为人质,要挟朝廷再割陕西等地和百万白银。仁王为免百姓受压榨之苦,率燕赵营于金军重围中救出赵构,故金人恨仁王入骨。
只听赵构说道:“拟旨:任逍遥乃英雄之后,助父守一方百姓,功劳甚好,今敕封为逍遥王,享王公之好,入太庙”。众臣皆目瞪口呆,须知宋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从未有过外姓王,今日如此,可见任逍遥日后如何显贵。
内臣黄绢尚未打开,只听任逍遥拜道:“圣上三思,家父守营州四十余年,折辽军抗金兵,劳苦了半辈子才被百姓尊一声仁王。我年方二十有四,无寸草之功,何敢称王,还是请有德者当之”。众臣见任逍遥如此谦逊,先前反感渐少,均言早听闻仁王敦厚仁德,其子果有其风。
赵王见皇帝一上来就册封任逍遥为王,恐任逍遥禁受不住应承下来,可就成了众矢之的。正想推脱,却听任逍遥此言不禁感叹,此子绝非常人。
赵构笑道:“人人都想着做大官,你可倒好。也罢,王不敢当,侯总得做。册封任逍遥为逍遥侯,统龙骑军,其父上封仁王,入享太庙。将前相府修整一番,择吉日入住”。赵王大喜,低声对任逍遥说道:“还不快谢过圣恩”。任逍遥宛若梦中,回过神来拜道:“谢陛下”。
退朝后,众臣纷纷散去,赵王对任逍遥说道:“你是不是不知为何我让你接受”?任逍遥点点头,赵王说道:“你可知当年你爹为何曾下令营州军整顿”?
任逍遥恍然想起,十年前仁王曾下令营州军包括燕赵营在内进行造册登记,任逍遥也未曾细想过,如今看来只怕另有隐情。
赵王正要说时,只听身后一人说道:“侯爷,今晚若无事便一同去小人府上,小人略备薄酒为侯爷庆贺一二”。两人回头看时正是那秦桧,神色热络,仿佛刚才大殿之上反对之人不是他一般。
任逍遥本想冷嘲热讽一番,想起仁王曾说就算再看不上一个人也要面子上不显现,于是笑道:“多谢秦大人,在下伤未痊愈,不能喝酒,改日再宴请大人”。秦桧嚼了嚼牙根,说道:“侯爷何故如此客气,折煞小人了!那小人就不打搅侯爷了,静候侯爷佳音”。说完看也不看赵王,拂袖而去。
赵王冷哼一声,说道:“一条狗而已,为何对他如此客气”。任逍遥说道:“家父曾说,君子易交,小人难防,谁知道这种人何时会给你插上一刀”。
又过了几日,皇帝派使者前来赵王府上,言逍遥侯府已成,请任逍遥入住。任逍遥便辞了赵王,进了侯府。
任逍遥进到府内,放眼望去,但见金钉朱户,画栋雕栏,屋顶尽覆铜瓦,镌镂奇珍异兽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家丁三十人,侍女十八位皆候于两侧,见任逍遥进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