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也去过不少名山大川,拜访隐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加上他自己又是武当门人,他清楚知道很多所谓的隐士大部分都是讨厌世俗生活而隐居深山的,这里面真正有本事的人其实并不多。
加上最近几年短视频和直播赛道的兴起,看到修道隐居流量的好处,很多人隐居在深山是为了视频和直播的流量。
所以当看到一个个所谓的终南山隐士甚至还比不上普通人,周平内心也没有太大的波澜。因为太正常了,不过很快他就看到了终南山第一个感觉有点本事的隐士——赵道长。
赵道长是来自江浙一带的人士,来到终南山那是因为小时候有寻仙求道的梦想。他从三十岁来此,至今已经十几年了。
周平第一次见到赵道长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薄雾缭绕的松林间,身着靛蓝道袍的身影正踏着露水腾挪,双拳破空声惊起数只山雀。但见赵道长弓步沉腰,右拳自肋下骤然轰出,竟将碗口粗的松树震得簌簌作响,枝头积雪纷扬洒落,在初阳里折射出细碎的金芒。
“好个伏虎掏心!”周平脱口喝彩。
这记伏虎拳中的经典招式,在赵道长使来却别具风骨——拳锋距树半寸便急收劲力,转而化拳为掌斜劈而下,松针被掌风扫过的轨迹清晰可见。整套动作刚柔相济,分明是得了南派短打真传。
赵道长收势转身,晨光勾勒出他精瘦的身形。四十出头的面容已刻满山风痕迹,唯独双目清亮如寒潭。
“打扰道长修炼了,不知道道长练的可是南派的伏虎拳?”
“小道练的是天台伏虎拳。”他抹了把额间细汗,随手将道袍下摆掖进布腰带。
聊了几句,周平也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并演示了几套武当拳术。事实上武当的伏虎拳也非常出名,但和赵道长的拳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周平注意到对方布鞋边缘磨损严重,青石板上几处凹陷显然是常年踏桩所致。两人论拳时,赵道长演示猛虎跳涧一式,纵跃间裤腿带起的劲风竟将三步外的枯叶卷成旋涡。
当谈及现代武术没落,这位江浙拳师忽然并指为剑,凌空划出半圆:“你看这招虎尾脚,当年我师祖能用脚背抽断青砖,如今经过几十年苦练,也得到了几分真传。”话音未落,他右腿闪电般后撩,鞋底精准踢中飘落的松果,那褐色小球霎时炸成齑粉。
“好功夫!”
两个人是聊得兴起,一起相约去赵道长的住处去喝一杯茶,继续聊聊天。
周平跟着赵道长往山坳里走,青石板小径上边上有绿色的青苔。拐过几棵歪脖子老槐树,三间黄泥墙瓦房出现在眼前。房檐下挂着成串的红辣椒,墙角堆着码得齐整的柴垛,斧头柄磨得油亮。赵道长从水缸舀了瓢山泉水,喉结滚动着灌下大半,水珠顺着花白胡须滴在打了补丁的道袍上。
“我这伏虎拳是跟天台山老师傅学的,一转眼也已经几十年时间了。”他抹了把嘴,蹲下身往土灶里添柴火。火光照亮他小臂虬结的筋肉,像是老树根盘在青石上。
“每日寅时起,先走九遍虎步桩。”说着用烧火棍在地上画出几个圆圈,演示如何用脚掌碾转借力。
“当年师傅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是的,武术的功法非常重要。不练没办法激活气血!”
灶上铁锅咕嘟着野菜粥,赵道长顺手抄起墙角的扁担。两根碗口粗的毛竹水桶压上肩头,扁担吱呀作响。
“你看这挑水的架势。”他微微屈膝,腰背绷成张弓,得用猛虎坐洞的桩功,脚趾抓地如虎爪扣岩。话音未落已大步流星走向山溪,布鞋踩在碎石路上稳当得像生了根。
周平注意到屋檐下的石锁,锁柄已被磨出深凹。赵道长说这是练虎爪功用的,十几年山居生活,晨起先抓三百下石锁才生火做饭。窗台上摆着本翻烂的《拳经》,书页间夹着晒干的艾草,纸边密密麻麻记着练拳心得。
这个赵道长从十几岁的时候再天台学得拳法,三十岁时来终南山隐居练拳修道,十几年下来可谓是得到了一种修行的大自在,整个人的拳法已经非同小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