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25章 吃香的大村子媳妇 (1/2)

苏丽的老家在河西的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山区县城,当地大概有五十多万人口的样子,整个县以煤矿和发电厂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差不多相当于国内五六线城市的发展状况。

一路上风尘仆仆的开到这里,只见苏丽老家的县城像颗被擦亮的玻璃珠,嵌在河西省南部的山区丘陵地带。

新修的市民广场铺着彩色地砖,每到傍晚便涌动着跳广场舞的人群,沿街商铺的霓虹灯映在奶茶店的落地窗上,与隔壁老字号糕点铺的雕花木柜形成奇异的拼贴。

但这样的光鲜仅限县城中心——驱车往乡镇去,柏油路渐渐褪成水泥路,路边三层小楼与斑驳的土坯房交替出现,晾晒玉米的竹匾在院墙上铺开金色的补丁。

青壮年像候鸟般迁徙,高铁站每周五都挤满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他们流向长三角的电商仓库或珠三角的电子厂,留下穿校服的孩子们周末在乡镇文化站写作业,老人们则守着房前屋后的菜畦和核桃树。

河湾镇的老戏台每逢庙会仍会唱秦腔,台下却多是白发观众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鲜艳的水袖翻飞,镜头外剥落的朱漆柱下睡着打哈欠的留守儿童。

县郊工业园虽有几家新建的食品加工厂,流水线却填不满年轻人对山外的想象。唯有沿河开发的生态观光带初现雏形,周末能看到城里来的家庭在芦苇栈道拍照,卖手编柳条筐的七旬阿婆们,正用微信收款码替换了掉漆的铁皮钱盒。暮色中的乡镇公路依然安静,只有快递驿站的招牌亮着幽幽的蓝光,货架上堆满从沿海城市寄回来的网红零食和新款球鞋。

看上去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个落后县城,但当地的彩礼价格可并不便宜,虽然不全是网上说的一定要38万以上,但普遍三十多万的价格却几乎已经是市场行情了。

如果男方的家庭状况富裕一点,有可能彩礼价格会低一点,但也有可能会更高,这要看双方的交涉情况。

而且听苏丽讲:在当地还有这样奇特的情况——他们这里的人普遍喜欢娶大村子的女孩子做老婆,大村子女孩的彩礼也就更高一点,而小村子女孩的彩礼会相对便宜一点。

打一个比方——比如大村子的彩礼可能在40万左右,小村子的彩礼可能只要35万,会有比较大的一个差额。

但即便有几万的一个差额,大村子的女孩子依然供不应求,小村子的女孩子的彩礼甚至还有一定的议价空间。

至于当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特情况,这也源于以前古老的村斗,往往大村子能够比小村子拥有更多的水源和更好的土地。

即便现在村斗这种情况已经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大村子的媳妇在河西不少地区依然很吃香,因为有撑腰的人多,大村子的人不容易受欺负,小村子的人则容易受到欺负。

而一旦高彩礼的风气形成,一般人是很难改变的。在当地还有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希望家里面养儿子,但养儿子多了可能连彩礼都付不起,所以很多河西人家里普遍会有一儿一女,或者两女儿的情况存在。

当然,如果有二个儿子、甚至更多的情况发生,那基本上一辈子就是牛马的命了。

苏丽家还算好,她家除了她这个大姐头之外,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弟弟。

苏丽的弟弟名叫苏正南,今年17岁,现在在当地的县高中读高二,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属于普通大学应该是比较容易考上的,如果发挥好一点的话应该能上一本线的这种情况。

苏丽的爸爸苏有福是当地的一个村干部,在村里面还是有点小权利的,加上他妈在村子开了一家超市,日子在当地应该说过的还算不错的。

苏丽的家乡叫做苏山村,在当地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有十五个村小组,一共有五千多的村民。

整个苏山村占地差不多有15平方公里,这里超过八成以上是丘陵山地,平地坝子的面积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还有一些溪水河流。

因为是大村子,苏山村的彩礼市场在当地一向是比较旺的,至少在这个村子38万基本上就是起步价了。苏丽能和父母吵着把价格降到28万,其实已经有点不容易了。

因为这种有点费钱的习俗,里面其实牵扯到很多原因,除了经济原因,还有面子方面的原因。

事实上有一些条件情况好一点的家庭,在收了这些彩礼之后会把一部分彩礼给新娘保管,作为婚后的保证。有些家底好或者没有儿子的家庭,甚至在收到巨额彩礼之后不仅全部给女儿,自己还要贴上一笔钱加进去,以此作为女儿婚后的保证。

苏丽和周平说过——她父母答应等婚后将彩礼给她10万。

依照导航,开了几乎一天的时间,他们两人终于开车来到了苏山村,一路上的山路还是挺好开的。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基建已经非常好的,苏丽他们村的村道就是前几年新扩建的,所以一路上开起来还是比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