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聪脑海里快速整理、恢复思路,不到一分钟时间便给出回答:“书中提到的经商智慧在于,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利益,更要有长远的眼光布局市场。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商业模式,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优化自身,整合内外部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好。”王建华对王慧聪刚才被突然打断思路仍能快速思考给出准确的回答,轻轻点了点头,也算是一种肯定了。
“好,再考你最后一个问题,还是你看的《万华哲学》有关的,这个问题和书后半部分内容有关,你不急不慌,想好了再回答!”王建华不急不缓地说着,他目光如炬,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不容小觑的气场,仿佛在向王慧聪传达:“这最后一考,可比前面两个难多了!”
“什么?后半部分内容?没看过的也要考?”一连串的疑问在王慧聪心里产生。
心智还是一个高三学生,没法做到时时处处沉稳冷静的他,脸上终于显现出焦虑。
这一切自然没逃过一辈子阅人识人无数的王建华的眼睛。
王慧聪心思有点分散,没注意到王建华眉宇之间闪过一丝狠劲。
正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看着眼前这个不知能否答上第三个问题的年轻人。
以前总想着他是家里的独子,无论如何折腾到头总要回来继续家业。
可通过从他留学归国直至最近发生的各种事儿,让王建华狠狠地反思了自己:以前过于宠溺、“放养”王慧聪,其实严重延缓了他的成长、强大。
现在必须得转变教育理念,让他感受一下自己的严重不足,距离万华集团这个商业帝国合格的接班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建华甚至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万一这个万华商业帝国未来的接班人难堪大任,成不了气候,就把万华集团交给千挑万选聘任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不求市值再“翻它个几翻”,至少不要“二世而亡”!
王建华目光如炬,脸上带着审视的神情,缓缓说道:“《万华哲学》后半部分着重探讨了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深耕之间的抉择。我的问题是,假设万华集团如今面临一个机遇,可以涉足一个全新且极具潜力,但与现有业务毫无关联的领域。然而,深耕现有业务也能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假设在受限资金周转、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又存在较高投资风险,你会如何决策,以何种策略去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万华集团不仅能在全新领域短期内获取利益,还能在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阐述这种决策背后所蕴含的商业哲学与辩证思维。”
“父亲,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想好了!”没过多久,王建华看到王慧聪正以自信十足的微笑看着自己,像是很有把握似的!
不等王建华给予任何回应或态度,王慧聪清了一声嗓子,然后说道:“父亲,我觉得首先得评估这个新领域的潜力和风险。如果新领域的潜力确实巨大,且风险并非不可控,那可以拿出部分资源去尝试涉足。比如,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来运作新业务,这样既能控制风险,又能专注发展。同时,继续深耕现有业务,维持稳定现金流。从商业哲学看,这是一种兼顾进取与稳健的策略。进可抓住新机遇,开拓新的增长曲线;退可守住现有阵地,保证集团根基稳固。用辩证思维来说,就是在变化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新领域是变化的契机,现有业务是稳定的基础,两者相互支撑,共同推动集团发展。”
“父亲,我的回答完毕!”
“这小子......”沉稳老练,可称精明到了极致的王建华内心一声惊呼,表面上依旧不露声色。
王慧聪的第三个回答,在他那里即使不能打满分,也能称得上合格,绝非答非所问。
王建华从未对王慧聪如此“刮目相看”过。
以前王慧聪在他心目中,即使不算完全“躺平”或“啃老”,那也是常常不务正业。
给了他那么多“折腾”的资本,生意做着做着,钱赚着赚着心思就跑去别的地方了。
所以这些生意的结局要么“失败告终”,要么“虎头蛇尾”,鲜有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好的。
作为一个生意人,他的脑筋反应说不上多么灵活;商业嗅觉也说不上多么敏锐。怎么这一下子犹如脱胎换骨,像变了一个人?
王建华哪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的接班人真的“换”了灵魂!
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自己,即将走上逆袭之路!
“好,好!确实是用心读了书,连没看的部分提问都回答上来了!”
“来,过来这边,自己坐!”王建华说着便走向老板椅,也指了指老板椅对面的会客椅。
意思是让王慧聪坐下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