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十字花科荠属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传统习俗则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拼音名】 jì cài
【英文名】Shepherdspurse Herb,Herb of Shepherdspurse
【拉丁植物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ic.[Thlaspi bursapastoris L.
【别名】扁锅铲菜、地丁菜、地菜、荠、靡草、花花菜、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西西、山萝卜苗、百花头、俞菜、辣菜等。
【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茎叶或带花序。
【性味】微寒,甘、淡。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除湿。[1]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又名护生草、地菜等,食用方式起源于中国,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蒴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荠菜的种子、叶和根都可以食用。荠菜还可以入药,用于止血。不过怀有身孕或哺乳中的妇女忌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时亦应小心。荠菜高30~40厘米,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埃地,莲座
状、叶羽状分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
花多数,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4片,绿色,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有爪,4片,白色,十字形开放,径约2.5毫米;雄蕊6,4强,基部有绿色腺体;雌蕊1,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极短。短角果呈倒三角形,无毛,扁平,先端微凹,长6~8毫米,宽5~6毫米,具残存的花柱。种子约20~25粒,成2行排列,细小,倒卵形,长约0。8毫米。花期3~5月。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药用价值
荠菜每百克含水分 85.1克,蛋白质 5.3克,脂肪 0.4克
荠菜
碳水化合物 6克,钙 420毫克,磷 73毫克,铁 6.3毫克,胡萝卜素 3.2毫克,维生素B1 0.14毫克,尼克酸 0.7毫克,维生素C 55毫克,还含有黄酮甙、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记载“明目,益胃。”中医实践证明,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
【来源】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ic.,以全草入药。春末夏初采集,晒干。对子宫的作用
荠菜有类似麦角的作用。其浸膏试用于动物离休子宫或肠管,均呈显著收缩。全草的醇提取物有催产素样的子宫收缩作用。全草的有效成分,能使小鼠、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对大鼠离休子宫(未孕),兔在体子宫(己孕及未孕),猫在体子宫(未孕)都能加强其收缩。用相当生药0.08-0.8g/kg静脉注射于子宫造痿兔,可见子宫收缩加强,肌紧张度及频率略增;煎剂灌胃(相当生药5.263g/kg)亦如此。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含水醇,不溶或极难溶于纯醇、石油醚、无水乙醚或无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