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南岭王府书房内,李庆端坐在书案后。
“王爷。”
赵德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躬身禀报,“老奴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王府上下都仔细盘查了一遍。”
李庆抬起头,“可有什么发现?”
赵德将一份名单放到李庆跟前,“王爷,这批新来的下人大多口风甚紧,问不出什么来,不过,这几个年纪尚小的,倒有些心性不定。”
李庆拿起桌上的名单看了一眼,轻笑一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也没有攻破不下的人心,赵德,从明日起,你多花些心思在这几人身上。”
赵德点点头,“是,王爷。”说罢,他又为难的皱起眉头,“王爷,老奴有一事不明,这些人是皇上送来王府的,想必早就被训练过一番,恐怕皇上也给了这些人不少好处,若是想策反这些人,怕是不太容易。”
李庆将名单放在烛焰上点燃,火光立刻将名单吞噬,李庆松手一丢,桌上只留下一片灰烬,“人心永远是得不到满足的,但,一旦利益发生冲撞,你觉得,人会做什么?”
赵德猛然抬头,看到李庆某种闪着狡黠的光,他赶紧又将头低下去,“老奴明白了。”
“南岭不是京师,这里是本王的地盘,必要时候使用必要手段,只要做得干净利落,不留下把柄,便是父皇,也奈何不得本王。”
李庆顿了顿,又道:“还有,多加留意府中其他人,若发现有人暗中与京师联系,切莫声张,等到合适机会再……”
赵德看李庆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心中一凛,连忙道,“是。”
李庆点点头,示意赵德退下。
赵德躬身退出书房,轻轻关上房门。
屋内,李庆看着桌上的灰烬陷入沉默,赵德虽忠心,但毕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
自己想要在南岭站稳脚跟,还需培养更多的心腹。
或许,名单上这几人利用好了,也能得以重用。
只是,这些人毕竟是胤帝安插进来的,想要收服他们,绝非易事。
从书房出来后,赵德回头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无奈的叹了口气,王府如今的处境并不乐观。
胤帝将李庆明升暗降到岭南,所有人心知肚明。
此番操作,定然让李庆行事受损,宫里那些老狐狸眼睛毒辣得很,很会审时度势,胤帝这番操作,更是让李庆日后的处境举步维艰。
赵德有心助李庆,可自己能力有限,人微言轻,此番能做的,也只有听命李庆的安排,替他铲除异己。
思及此,赵德握了握拳,快步离开。
次日,李庆一早便让赵德去将南岭所有的官僚请到了王府。
“参见王爷。”
李庆一进前厅,众人纷纷上前行礼。
“今日请诸位过来只是想与诸位探讨一番,诸位不必拘礼,都坐吧。”
在场的官僚都互相看了一眼,见李庆已经面色和善的在主位坐下,他们也才陆续落座。
“诸位都说说南岭这几月的情况吧。”
李庆转头看向离自己最近的刘骏和张启。
此二人对自己忠心可鉴,也是给其他官员做榜的重要人选。
刘骏连忙起身,“王爷,您出征前交代的水利工程已经顺利动工,按照您的吩咐,下官招纳了不少百姓参与修建,现如今已有雏形,王爷明日有空,可与下官一同前去看看。”
李庆点点头,“有空本王自会过去,切不可让参与修筑的百姓寒心。”
“下官明白,参与修筑的百姓不仅有月银拿,每月下官还会派人给他们家里送些吃食和用品,王爷大可放心。”
“嗯,不错。”
李庆对刘骏的处事方式还是比较认可。
李庆转头看向张启:“张校尉呢?”
张启忙道,“王爷,养蚕之事,下官已经安排下去了,只是……这制丝的工艺,颇为复杂精巧,许多农户一辈子没做过这种精细的活,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天差地别,也因此白白浪费了不少蚕茧。”
李庆微微颔首,“制丝之艺,非一朝一夕可成,此事急不得。”
“是。”张启这才松了口气,他还怕李庆会因为浪费了蚕茧生气。
李庆扫了一眼张启的神色,很快又收回目光看向刘骏,“刘校尉,本王此次回南岭,得到父皇赏赐工匠五百余人,你调集二百工匠,共同负责水利工程,此事重大,关乎南岭百姓生计,要尽快完成修葺!”
“喏!”刘骏不敢怠慢,躬身领命。
“剩余三百工匠则由张校尉带领,尽快在北城那块荒地上修建一处作坊。”
张启皱眉,迟疑地问道,“不知王爷您要修建何种作坊?”
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