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十三章 我的航母 (1/3)

刚刚下水的航母,在甘礼经少校的指挥下出了地中海北上英吉利海峡,然后经过北海,绕过丹麦进入波罗的海,抵达吕贝克!

紧赶慢赶,抵达吕贝克已经是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

李巍计算得明明白白。

但意外无处不在。

平海宁海两艘军舰的状况都不很好,大修工作量超过了预期!

大修工程进行了一个月,到现在还没有修好。目前锅炉管子都拆了,根本没法启航,如果等修好至少还得十来天。

超乎了李巍的预期!

当日,陈绍宽等人就登上了这艘“航空母舰”,简陋是简陋了,但陈绍宽还是非常兴奋的。仅以船体论,这艘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一万一千五百吨,在中国海军中乃是最大的舰船。论速度,甚至比平海宁海两艘巡洋舰还要快,在国内还是第一!

“这两个舰岛,会不会造成船体右侧偏重?”

“会!”李巍解释道:“舰岛加上烟囱,总重量五百吨。为了平衡重量,船体左侧水线以下搞了一堵防弹钢筋水泥的墙。不过,只能做到静平衡船体。如果航行中转向,由于离心力的影响,船体倾斜会比较严重。不过我定做了一套自动驾驶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船体倾斜!”

这个年代不仅飞机有自动驾驶仪,舰船,潜艇都有。不过依靠陀螺仪控制液压系统再控制水翼,系统响应有滞后。

陈绍宽边走边看。甲板乃是普通的松木,经过了防火防虫防腐蚀处理,并不高档,不过陈司令没有意见。李巍倒是想搞成装甲钢板,但一则造价高,二则时间根本来不及,第三就是太重了!会造成舰船的头重脚轻。

“甲板周围为什么搞这么一圈围廊?”

“这是用来安装防空武器的,只是目前资金缺乏,只能安装一圈高射机枪。”

“那是在做什么?”陈绍宽指着正在吊装的柴油机问道。

“原船的电力系统严重不足,我又附加了两台柴油发电机。主要用于灭火系统抽水系统和航母作战辅助系统。除此之外,我还订购了一台大型冰箱,让弟兄们在热带航行时生活稍微舒服一点。”

“你这个阻拦索怎么只有四根?”

“难道不是四根?”李巍道。

“我看过英国航母,阻拦索一共十几根,每间隔一码(约九十厘米)一根。”

“呃,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李巍真不知道这时代的航母阻拦索竟然那么多,但现代航母就是四根阻拦索!间隔大约五米。

“我保证,这个就足够用了!”

随后众人又下到了机库。

“从主甲板到飞行甲板高度是五米五,机库净高四米五。宽度二十五米,长度除了舰首艏锚机部分,升降机部分,有一百米长。”李巍介绍道:“类似Hs123这样的双翼机可以存放二十四架,此外飞机还可以吊挂在机库顶部,总计携带四十架飞机,不会很紧张。”

主甲板下一共四层,其中最下面两层乃是李巍的得意之处。

“看这里,这一道是重油舱,可以载重油三千吨。第二道全是煤炭舱,同样的可以装载三千吨。”

民船改装,动力系统比较重,乃是煤油混烧锅炉,和平海舰宁海舰相同,比较容易解决燃料的补给问题,毕竟这个时代世界上很多港口只有煤炭并没有重油供应。缺点是比军用动力系统重了许多,但节省燃料!

这些燃料足以保证航母航程达到一万海里!从欧洲跑到亚洲,中途可以免补给!在必要时还可以为舰队充当奶妈。不过满载燃料的话,最大排水量就超过一万两千吨了,舰船吃水更深,船速就别想飙到二十五节了。

而且两道燃料舱其实还承担了一定的防护功能,只是这艘船是改装而来,结构原因燃料舱没能形成闭环,某些部位缺少抗雷击的能力。

陈绍宽在航母上是下过功夫的,一路问来,李巍回答非常“专业”!令陈绍宽刮目相看!异常欣赏!

七月八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了德国,海军司令陈绍宽接到了电报。本来李巍还打算为航母搞个仪式,毕竟这是中国第一艘“航母”!

“陈司令,你看。。

“我必须先回国!”

中国海军不是只有这么两艘军舰,还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支舰队呢!好几十艘大小军舰,数千官兵!

他身为海军司令,虽然实质上管不了第三(青岛海军)第四舰队(广东海军),但名义上还是全国海军的总司令。

大战起,职责所在,他必须尽快归国!

历史上,陈绍宽是搭乘邮轮,直到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两三天才回到国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整合舰队,因此中国海军迎战日寇非常匆忙,仅仅经历了淞沪会战,就几乎全军覆没!

“正好,孔财长订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