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十三章飞越阿尔卑斯山 下 (1/2)

“玛蒂娜,他在说什么?”

两机距离非常近,只有二三十米。但是在螺旋桨巨大的轰鸣噪音中,李巍只能看见那飞行在张嘴,在指指点点,却不晓得什么意思。

玛蒂娜缩进座舱,扣死座舱盖,一边扎紧安全带一边道:“前面很危险!”

“什么危险?”

“不知道!”

有一点,李巍肯定,或许是因为已经处于边境空域,这些奥地利飞行员并没有命令自己降落的意味,反倒是真有那么点提示危险的意思。(其实,奥地利飞行员只是飞行训练,并非拦截任务)但,李巍咋看都看不出来危险!虽然天上有云,但能见度很不错。而且高空的风力也不大,都无须他频繁纠正航线。

当岩鸽机越来越接近山脉,三架奥地利空军的CR32不再向前,而是在盘旋爬升。岩鸽机此时已经高度达到了两千五百米,飞越前面的山脉应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突然,毫无预兆,机身向右倾斜四十五度,李巍的额头重重磕在座舱壁上!

“法课!”李巍当下的飞行水平已经很高,处理危机也相当有水平了。

遇变不惊!

他反应极快,死死的搬住了操纵杆。刚刚摆正了机身,他发现飞机竟然在掉高度!来不及想其他,他手脚利索的推节流阀,推风门,后拉操纵杆,岩鸽机开始向上奋力爬升!

虽然小小的经历了一次风险,但岩鸽还是没有多少难度地越过一道山脊。

阿尔卑斯山,峰峦起伏,山连着山!

就在李巍刚刚松了一口气,飞机突然再次猛的跌高度!

“见鬼了!”

李巍无论上辈子这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玛蒂娜凄厉的叫着:“啊,为什么,忽上忽下?”

“仪表正常!”李巍也在找原因。飞机包括发动机在内一切正常,但越是距离下一道山岭近,飞机就需要更大的动力才能爬升!

空气!气温!李巍的空气动力学不是白学的,此刻他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只能是空气密度造成的。

“焚风!焚风效应!”

“什么?”玛蒂娜问道。李巍前面一句乃是汉语,他不知道德语该怎么翻译这个词,甚至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这个词。

“没事儿了,我知道什么原因了。”

知道了原因,李巍自然就能应付!

所谓焚风效应,其实是这么一种自然现象:地中海的风饱含水汽,吹向阿尔卑斯山,遇到山体,气流爬升,在爬升的过程中,失掉了水汽。当这股气流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之后,变得非常干燥,然后随着山体降落时这种极端干燥的气流就会迅速的升温。哪怕是欧洲的春天,这种气流也能升温到四十度,甚至有五十度的记录!

高温的空气会引起森林火灾。瑞士遇到这种焚风的机会很多,山间的农夫摸索出来了一套不同于欧洲其他地方的种植诀窍,他们往往会利用焚风提前种植玉米,玉米也会比其他地方早熟二十天左右。

李巍现在遇到的就是这种高温的气流!温度高,空气密度就低,机翼产生的升力就小!道理,就这么简单。

只是吧,阿尔卑斯山仿佛在考验李巍,在翻越又一道山岭之后,很快的,他透过左侧观察窗,看见山脊积雪如刀锋般指向东南——那是焚风撕裂云层后留下的气流动向。

“机翼又要结冰了!”李巍嘟囔着:“真是麻烦啊!”

一个多月前投标那次飞行机翼结冰,李巍还记忆犹新,现在又要经历一次了。这次李巍的应对经验要丰富多了!

"坐稳了!玛蒂娜。“李巍扭头看看,刚刚还浪啊漫啊的玛蒂娜已经脸色苍白,小妞虽然疯,但还是知道什么叫危险的!

现在的李巍是真有办法对付机翼结冰的!李巍善于学习,也善于研究。

首先,不要往冷湿气团里钻!岩鸽机飞行灵活,躲开灰黑色的云团并不困难。

但是,过了山顶,湿润的空气遍布天空。这就要使出第二招了,岩鸽机在李巍的操纵下不断地在五度到十度之间的俯仰角变化,如此气流可以冲刷机翼前缘,破坏冰层附着!

紧接着,就是第三招!对于岩鸽机,发动机和机翼的频率共振范围,李巍了如指掌!发动机转速在李巍的循环调节中,震碎了冰层!

三招下来,看到机翼结冰已经不足为患,李巍逐渐放下心来。虽然结冰还在继续,机翼还是不可避免的越发沉重,但飞机的飞行反倒变得丝滑起来!

三十多分钟之后,岩鸽机已经彻底跨过了阿尔卑斯山!虽然空气仍然湿冷,机翼还在结冰,但看到了原野的李巍操纵飞机,开始逐渐的降低高度。

很快,机翼上,薄薄的冰壳像春日的河面般崩裂,碎冰碴被狂风卷成银色涡流。这一现象,哪怕是岩鸽机当初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