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章 课题.放假 (1/2)

再上课汉斯.迈耶和李巍就是同班同学了。航空工程专业十个学生,加上李巍一共十一个。这也就是李巍对德国航空,尤其是二战中的那一大票战机的发展不了解,否则他会知道,在座的学生有五六个都是德国那一票战机生产商的顶梁柱!而汉斯.迈耶当下已经是普朗特教授很看重的学生,实际上的成就也更厉害,只是李巍不知道而已!

一周之后,汉斯迈耶叫了李巍:“威廉,教授让我们去实验室。”

两人进了实验室,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教授。”

普朗特教授并不带四年级以下的课,而且四年级他每周也只有两节课。但是航空工程四年级,学生的论文课题是他定的,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他有决定权!

“马上就四年级了。你们两个的研究课题,就这个了!”

没有废话,普朗特递过来了一叠资料,最上面两份被特意标注。

一份是俄语的一篇文章,有关机翼颤振。另一份是英语的,乃是美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诺斯洛普有关机翼结构设计的论文。

诺斯洛普,鼎鼎大名啊,你只用知道这位是个“飞翼控“,三十年代就是“飞翼控”,就能想到这位是多么超前了!

不懂什么是飞翼?!

读者君,请你网上搜一下。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出品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世界上第一代的隐身轰炸机!

飞机设计师精英荟萃,号称天才的很多!多不胜数!

但在这个时代的美国航空界,专业人士业内公认的天才并不多,而诺斯洛普就是!(另一个天才凯利.约翰逊三五年刚刚毕业加入了洛克希德,还不到耀眼发光的时期)

诺斯洛普在这几年最大的成就乃是机翼结构方面的创新,名曰“蜂窝结构”。只是做企业做的不咋地,经营情况并不好,目前为美国道格拉斯公司打工。

“蜂窝结构,非常有前途。你们就研究这种结构的机翼的颤振发生机理以及解决方案吧!”

李巍自知并非研究型人才,如果以李巍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试验几次“配重”就可以了。但,教授的要求,乃是从原理上解决这一问题,甚至搞出一套设计规范,那可就复杂了!而且,李巍还真不舍得把终极答案拿出来!

至于那篇俄语的论文,应当说是一片宣传,苏俄自吹已经解决了机翼震颤这个难题,而且竟然敢吹牛还解决了“飞机失速”这个更大的难题!

对于苏俄自吹解决了震颤,普朗特教授的评语:“笑话!”

非常合乎李巍的想法!

对于自吹解决了飞机失速问题,评语不是普朗特教授写的,而是普朗特教授的学生,目前航空工程专业仅有的六个博士之一,也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的名人!赫尔曼.舍利希廷!《边界层理论》的作者!可以说这位奠定了边界层理论的基础!

虽然,李巍知道普朗特教授的大名,但在另一个时空,他因为工作关系,可是真的真的读过这位博士的书!

赫尔曼.舍利希廷的评语是:计算错误。

这个评语在科学家的语言系统中比普朗特教授的“笑话”二字还要严重!

“课题方向是机翼颤振,但从中选取小课题研究,也是可以的!”

这是汉斯.迈耶教给李巍的小“窍门”,汉斯迈耶很聪明很努力,但也害怕毕不了业。

这几天,李巍对哥廷根大学的空气动力学专业有多难了解的更多了!

霍夫曼教授所说的“一年有五六个人毕业”,竟然包括那三四十个留级生!已经有人读大学十年,竟然还没毕业呢!灰常灰常可怕!其实吧,李巍倒是心中很坦然,一则他不担心毕不了业,二则航空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毕业跨过了学士学位直接就是硕士!多花点时间,应该的。

“要有理想!”李巍顺手灌了一碗鸡汤。然后话锋急转:“课题经费多少?”

“两千马克!”汉斯.迈耶道。这家伙很聪明,但不是书呆子,虽然泡妞手段不行,但情商还是凑合的。这不,已经打探出来了课题经费。

“其他同学的课题都是什么?”

“一共十一个同学,四个课题:翼梢涡流场测量(使用烟流显示技术),发动机冷却效率评估(模拟不同飞行高度),全机模型颤振试验(1:10缩比动态测试)、加上我们的课题“蜂窝构型机翼颤震”。”

李巍心中有数了。

虽然普朗特教授没有明说,而且这些课题也都很重要,但“颤震”占了两个组,而且自己这个组乃是班级里的两个“天才”,足以说明这个课题很重要,而且肯定是有军方委托的研究项目。

1935年,哥廷根大学在经历了风风雨雨(驱逐犹太教授)之后,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年头。由于希特勒的纳粹思想,不仅把占比百分之二十六的犹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