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32章 要不要试试手 (1/2)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眼前那一架架弩机,心中不由得激荡起伏。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醉心于机械研究的人,他对这些古老却精妙的器械早已生出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好奇,仿佛血液中流淌着对机械的天然亲近。

青皮离去后,营地内的喧嚣似乎淡了几分,方俊的目光却愈发炽热。

他伸出手,轻轻抚过身旁一架弩机的弓干,指尖触碰到那缠绕紧密的皮条。

感受着桑木与皮革交织的独特质感。

那一刻,他仿佛能听到皮条在张力下发出的细微颤音,低沉而有力。

这些秦弩,皆由少府统一督造,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仿佛每一架弩机背后都藏着一个沉默的故事。

竹简上记载,秦弩的弓干多呈扁圆形,长约五尺至六尺,以桑木为材,坚韧而富有弹性。

弓干外裹以密实的皮条,既增强了结构强度,又因皮条韧性极佳,能积蓄更多的弹力。

复合弓干的设计,搭配青铜打造的部件,使得秦弩成为这个时代最为致命的杀伐利器。

那皮条缠绕得密不透风,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宛如一条沉睡的龙,蓄势待发,诉说着它的坚韧与力量。

方俊的目光移向弩臂,那木臂长约三尺至四尺,宽两寸至三寸,前端合口设计巧妙。

上唇短而下唇长,正好嵌住弓弣,再以皮条牢牢绑扎,纹丝不动。

弩臂两侧的耳部与弓身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毫无一丝松动。

弩臂表面有一条凹型箭道,平滑如镜,经过精细打磨后涂漆、涂蜡。

既减少了箭矢发射时的摩擦,又能稳稳固定箭簇,确保射击的精准。

那箭道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宛如一条沉默的引路者,静静等待着箭矢的到来。

他翻开竹简,继续细读。

弩臂后部装有瞄准装置,由青铜精密铸造而成,包括望山、悬刀和牛三个部件。

望山形如小山,用于瞄准目标,设计之巧妙,让人不禁感叹秦人工匠的智慧。

那青铜部件冰冷而沉重,表面带着岁月磨砺的痕迹,却依旧光滑如新。

透出一股不可言喻的肃杀之气,仿佛在诉说它曾见证过的无数杀伐。

方俊一边研读竹简,一边伸手轻抚眼前的秦弩,脸上满是痴迷的神情。

他的指尖在弓干上缓缓滑动,仿佛在与这件器械对话,感受它的温度与灵魂。

那一刻,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士卒,而是一个沉醉于机械之美的匠人。

这些弩机,每一个部件都经过精心设计,零件大小全国统一,甚至可以互换使用。

看到此处,方俊心中震撼难平——在这个时代,秦人竟已掌握了标准化生产与流水线作业的雏形!

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让他既敬佩又感慨,仿佛看到了先祖们用双手点燃的文明火光。

竹简中还详细记录了箭矢的构造:箭由镞、禀、羽和栝四部分组成。

镞为青铜铸造,多呈三棱锥体,锋利无比,阳光下反射出森冷的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箭杆则以竹或木制成,镞铤插入细竹之中,外缠细丝绳,再涂以漆面,既牢固又美观,漆面光滑得仿佛能映出人影。

箭尾的栝两端尖锐,深约半寸,用以扣住弓弦,确保箭矢稳定。

完整的箭矢通长三寸半,设计之精巧,令人叹服。

方俊拿起一根箭矢,轻轻摩挲着那三棱锥体的镞头,指尖感受到冰冷的触感。

心中不禁想象它划破长空、刺穿敌甲的场景,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震撼而壮烈。

一个时辰后,方俊终于将竹简翻阅完毕。

他合上竹简,闭上双眼,脑海中满是那些精密的数据与结构,心中震撼久久难平。

这个时代的工艺,竟如此惊艳!

他想起后世的历史,工业化与标准化被视为现代文明的基石。

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秦人已然将这些理念融入制造之中。

大秦的工匠们,以桑木、青铜和皮条,打造出了流水线作业的雏形。

然而,自秦之后,这些辉煌的技艺却逐渐失传,以至于后世之人不得不向外邦学习,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那一刻,他的心底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先祖智慧的崇敬,也有对历史遗憾的叹息。

来到这个时代,方俊最初心中也曾满是懊恼,懊恼自己为何身处这样一个陌生的时空,远离了熟悉的现代文明。

但如今,他的心绪已然转变。

他既见识了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