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实诚,也还聪明,跟老子一起识了八年字,到了县里选拔秀才时间,兄弟几个都去,唯独他,打死都不去赴考,偏偏喜爱庄稼活,说农人快活自在。见着种地的在田间地头锄草种地,看得就发呆,发誓要做农人,老族长让他跪过香不算,还吊起来打过,也不改初衷。还和老子辩解说:“你不是常说,咱们姜家世代耕读传家吗,连耕田种地的都没有了,家还咋传下去?”老族长看着身强体壮,五大三粗的姜明宗,心里安慰自己:“也是生就一副种地的身子,没办法只得由他去了。后稷老爷也曾种地,还成了农神呢,也不辱没祖宗。”兄弟分家后,姜明宗分了三十多亩土地,一分地也不出租,全靠自己打理,常年伙计也不要,养了一头老黄牛,自己的地耕罢,就忙不跌的给人耕地换工,换工干活中,结识了庄后吴清云家大闺女吴彩霞,这吴彩霞人长的漂亮还泼辣能干。自从父亲吴清云砍柴摔断了腿,刚二十岁的大姑娘,也不顾人说闲话,带着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的弟弟和人换工种地。俨然顶替父亲做了家长,和姜明宗一接触,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来二往,两人谁也离不开谁。姜开盛想,老二只知道耕地种田,功名上没有指望,大家闺秀也是难以讨娶,看吴彩凤人也利落漂亮,和儿子也算是志同道合的庄稼汉,就请了媒婆去吴家提亲,吴清云早就相中了的好女婿,正苦于门不当,户不对,干着急。不用媒婆费神,走个过程,双方一拍即合,选个吉日成了亲。婚后两家几乎合作一家,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弟弟,加上一头老黄牛,姜明宗三十多亩地,吴家四五亩地合在一起,也不请工,除了种粮食,也种苎麻卖钱,每年还种几亩棉花。吴彩凤老娘做不了重活,就拿棉花纺线,吴彩凤抽空也帮忙纺线卖钱。听人说汉口棉纱线价钱好,姜明宗就着农闲去汉口看弟弟,带了几十斤碰运气,见自家卖的纱线被人织成袜子,价钱翻了几十多倍,脑袋一机灵,买了两台手摇织袜机,教授手不方便的老岳父和岳母学织线袜,庄里庄外人穿过后,都说暖和、结实耐穿,比起小贩卖的洋袜子便宜、实惠。一传十十传百,买的人越来越多,连金竹县城都卖了不少,姜明宗大喜,连着又买了两台,夫妻俩就着油灯晚上加班,也忙乎着织起来。两家六口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庄子里的人都夸姜明宗脑袋好使会赚钱,姜明宗总是憨厚的笑笑说:“都是土地的功劳,黄土变金子呐!”。结婚第三年,吴彩凤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爷爷取好的名字不用,姜明宗自己给取了一个名字叫姜正经,意思是只有种田才是正经事,正经人。姜明宗看着活泼可爱的小正经,浑身就有使不完得劲,没日没夜的干活,在四兄弟中日子过的最红火,姜开盛也放下了心。
老三姜明福,小了老大姜明祖整整二十岁,从小不爱圣贤书,脾气暴躁,勉强读得千字文,打死也不读书,到二十多岁个头也不见长,五短身材,脸小眼睛大,生就一张油嘴滑舌,被老爹视为异类,甚不待见。却不知老三心眼灵活,很会倒腾,兄弟几个分了家,田明福田产全部变卖,加上现钱,凑足五百两银子,到汉口开了酒楼。天生好算计,靠精明与勤劳,经营十年,银子翻了好几十倍,三十二岁上,娶了个美人胚子毛氏为妻,揣了厚踏踏一叠银票,荣归故里。镇里买下铺面租出去,只收房租,不做生意,享个清闲福。不如人意的是,毛氏四年生了一个女儿,肚子再没有动静。怪毛氏肚子不争气,后娶二房李氏,三年肚子还是空瘪瘪的。一赌气再娶三房刘氏,五年也未养下一儿半女。姜毛氏骂姜明福:“以前说我只会养女儿,现在咋样,换了田地,连女儿都养不出来。都怪自己种不好,总赖地不行,这下死心了吧,白瞎了几块肥田沃土。”快把姜明福活活气死。姜明福不到五十岁就心灰意冷,恋上赌牌,还染上大烟瘾,眼看快败光了家产,三个老婆,一个小千金玉凤跟着受罪,大老婆毛氏性格刚烈,生在大汉口见过大世面,又养了一个女儿壮胆,整天咒骂大烟鬼,该死的赌徒,害得自己和女儿跟着受罪。李氏、刘氏生性懦弱,不好意思吵闹,只怪自己肚子不争气,没生养,总感到有愧于姜明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