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书房内,朱雄英正与刘伯温和宋濂商议朝中大事,忽有侍卫匆匆来报:“殿下,南方数省突发瘟疫,疫情甚是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朱雄英闻言,眉头紧锁:“国师、老师,瘟疫肆虐,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尽快拿出对策,救民于水火。”
刘伯温点头:“殿下所言极是。然瘟疫传播迅速,若无良策,恐将危及整个大明江山。”
朱雄英陷入沉思,他想起了自己在现代社会所学的医学知识,心中有了主意:“国师、老师,我在复活时曾学过一些医学知识,或可用来应对此次瘟疫。”
宋濂惊喜道:“殿下博学多才,竟还通晓医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
朱雄英微微一笑:“我打算制作一种名为‘口罩’的东西,可有效防止瘟疫传播。再研制一种‘疫苗’,使百姓免疫。”
朱雄英立即召集宫中的能工巧匠,向他们讲解口罩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棉布:用于制作口罩本体。
细绳:用于固定口罩。
炭粉: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制作步骤:
裁剪棉布:工匠们将棉布裁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作为口罩的本体。
缝制固定:在长方形棉布的两侧缝上细绳,以便佩戴时固定在耳后。
添加炭粉层:在棉布中间添加一层炭粉,用细绳固定,以增强口罩的过滤效果。
包装分发:
将制作好的口罩仔细包装,分发给南方数省的百姓,并指导他们正确佩戴。
疫苗研制
口罩虽能防止瘟疫传播,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研制疫苗。朱雄英利用现代医学知识,开始着手疫苗的研制。
材料准备:
疫区土壤样本:用于提取病原体。
鸡蛋:用于培养病原体。
生理盐水:用于稀释疫苗。
注射器:用于给百姓注射疫苗。
制作步骤:
病原体提取:朱雄英亲自前往疫区,采集了土壤样本,并成功提取出病原体。
培养减毒:将病原体注射进鸡蛋中,培养数日,使其毒性减弱,成为疫苗原液。
疫苗配制:将疫苗原液与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可供注射的疫苗。
注射接种:朱雄英带领医疗队,深入疫区,为百姓免费注射疫苗。
在朱雄英的领导下,南方数省的瘟疫得到了有效控制。口罩的推广使用,阻断了瘟疫的传播途径;疫苗的注射接种,使百姓获得了免疫力。
百姓们对朱雄英的仁政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的智慧和勇气。朝中大臣也对这位年轻的皇子刮目相看!
皇宫的夜晚,宁静而诡谲。朱雄英在书房中批阅奏折,眉头紧锁。自从水利兴农之后,朝中风平浪静,但这平静却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殿下,您似乎心事重重。书童小声问道。
朱雄英叹了口气:是啊,这平静背后,恐怕暗藏波澜。
话音未落,一名侍卫匆匆闯入:殿下,不好了!皇后娘娘突然病重,请您速速前往!
朱雄英心头一紧,连忙起身赶往皇后寝宫。
皇后寝宫内,宫女、太监们忙作一团。太医们正在为皇后诊治,但个个面色凝重。
怎么回事?朱雄英急切地问道。
太医跪伏在地:回殿下,皇后娘娘突然昏迷不醒,病因不明。
朱雄英心中疑云顿生。他知道,皇后一向身体康健,怎会突然病重?
朱雄英思索片刻,将刘伯温和宋濂召至密室。
国师、老师,皇后突然病重,恐有蹊跷。朱雄英低声说道。
刘伯温点头:殿下所言极是。宫中人心叵测,此事定有人幕后操纵。
宋濂沉吟道:眼下最可疑的,莫过于淑妃和赵贵妃。她们一直对皇后之位虎视眈眈。
朱雄英冷笑一声:若真如此,她们可打错了算盘!
为了查明真相,朱雄英决定引蛇出洞。他故意对外宣称,皇后病重,他将代为处理朝政。
消息一出,宫中顿时风起云涌。淑妃和赵贵妃开始频频活动,试图拉拢朝中大臣。
朱雄英看在眼里,冷笑不止。他知道,这些小动作逃不过他的法眼。
经过一番调查,朱雄英终于找到了淑妃下毒的证据。原来,她一直暗中勾结太医,企图毒害皇后,自己取而代之。
朱雄英将证据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当即下令将淑妃打入冷宫。
淑妃被押走时,哭喊不已:殿下明察!臣妾冤枉啊!
朱雄英冷笑道:你若冤枉,那这瓶毒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