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整个战国时期只有秦国是超级大国,其他六国无法抗衡。】
【在这种局面之下,六国生存策略和秦国应对之策关系到当时天下。】
【也关系到两个人,这两个人代表两种策略。】
【第一个人叫苏秦,他是东周洛阳人,苏秦早年游学一面游学一面求管,最后一无所成。】
【非常狼狈回到家里,当时全家人都在嘲笑他。】
【说他出去不打工,净耍嘴皮子穷困潦倒是活该。】
【回到屋里无话可说,看到屋里堆了那么多书感到很惭愧。】
【我读了这么多书,竟然混不到一口饭吃得不到荣华富贵。】
【他就下决心一定要读好,认真读,读了一年终于找到一种方法。】
【他兴奋说,用此方法足以说服天下所有国君。】
……
“苏秦张仪,朕听着极其耳熟啊。”刘彻微愣。
所记不错的话,在上几任丞相当中还有人主张废除他俩的学问。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刘彻轻轻念出,“朕所料不错的话。”
“陛下所说不错,正是前丞相卫绾说的话。”公孙弘适时接话说。
刘彻点点头,“不曾想被尔等所摒弃的苏秦在为出名前有如此遭遇。”
在董仲舒推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
苏秦、张仪的学说被视为扰乱国政,不被推崇。
甚至被打入冷宫,不曾有人敢提及分毫。
“倒是有趣,那张仪此刻在做甚?”刘彻又问。
“陛下,张仪为出名前,遭遇同苏秦大差不差。”公孙弘答道。
刘彻微微颔首,“有趣有趣,不曾想,威名显赫的二人遭遇竟如此相似。”
“不愧为一生之对手。”
……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曹操想到关于苏秦的一些趣事,念出当初苏秦劝说燕王时说的话。
“苏秦此人的行径虽不曾遵守信诺,有违大丈夫之行。”
“但其才却又济救燕国却是实打实的能力。”
说完,谋臣
“不错,魏王点评中肯,开拓臣之眼界啊。”许攸当即说。
“魏王所言不错,但诚信则是丈夫立身之本,人无信而不立,岂能因其有济世之才可忽略个人品德上的不足?”荀彧问。
曹操点头,说的不错。
一码归一码。
确实不能因为一个人有才华而去疏忽其道德品行上的不足。
“公达,你说,若是一个人品行极好但却不曾有能力济世办事,和一个有能力有一点道德不足的人。”
“你会选谁去办事?”曹操直接问荀彧,公达是他的字。
荀彧思索后,“才不足即可学,品行不端于百姓是大患!”
“安身立命之根本都动摇,还敢寄希望对方去干实事?”
曹操听罢,又是一笑,又问。
“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荀彧眉头紧紧皱起,思索着曹操话里面的深意。
良久,微微一叹。
朝曹操作揖,“是臣唐突,魏王勿怪。”
曹操一笑,摆手。
“只有公达愿意跟孤讲实话。”
“孤又岂会怪你呢?”
……
“什么兵书啊?”
“读一本就可以有纵横天下的本领,我也想……吃桃子,想桃子吃。”
司马炎瞪大眼睛,目光呆滞。
对于苏秦他可谓是如雷贯耳。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从一个落魄无比,家里人都看不起的普普通通的屌丝。
从一个穷困小子,只会玩嘴皮子打嘴炮的超级臭屌丝。
到孤身纵横六国之间以三尺嘴说服天下英豪。
到浑身上下几乎挂满了六国的相印一人出使六国丞相。
一个人,当六国的丞相,这想想都不可思议啊!
一时间,司马炎都不知道是六国国君心胸宽广还是苏秦一个人牛逼。
“实打实的纵横家啊,郑国的那小子现在看来是小打小闹。”
“纵横家实力巅峰除登场了。”
司马炎有点羡慕,能单出一期节目来讲,不亚于商鞅的才华。
而,商鞅那是百年难有之奇才啊!
前脚死后脚就出来了两个天纵之才!
一个代表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