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前来禀报:“小姐,今日路途有所耽搁,怕是无法赶到颍川城歇脚了。城外有一座伏龙寺,不知是否能前往借宿一晚?”
徐妙云颔首应允:“可以,此事便由你去安排吧。”
于是,马车转向伏龙寺的方向驶去。此时,乡间小道上传来一阵悠扬的民歌,那嗓音听起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听到这曲子,杨苏夫妇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彼此对视,眼中满是震惊。只见那乡间小道上的流民数量竟比官道上还多,且个个衣衫破旧,模样恰似逃荒之人。
徐妙云轻声自语:“难道凤阳遭遇了灾荒?”
杨苏摇了摇头,分析道:“凤阳府与应天府相邻,若此地受灾,朝廷定会即刻实施救援,百姓不至于沦落到逃荒的境地。”
“夫人,你带着孩子先去伏龙寺,我下去查看一番,随后便去与你们会合。”
大约半个时辰后,杨苏从流民口中问清了事情的真相,怀着一腔愤怒与悲悯之情来到了伏龙寺。
“阿弥陀佛,施主可是来寻找刚刚入住寺院的那对母女?请随小僧这边走。”一位年轻的僧人迎上前接待杨苏。
杨苏仔细打量着对方,问道:“咦?小和尚,你看起来不像是知客僧啊?”
僧人面露诧异之色,回应道:“施主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僧是行脚僧,碰巧在伏龙寺挂单。”
“原来如此,难怪。你身上散发着苦行僧的气质,与知客僧大相径庭。”
“施主好眼力!小僧正在苦行修法。”
杨苏试探着问:“可是入世法?”
这一问,让僧人吃了一惊,心中暗忖:怎么又被看穿了?
“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我不过是乡野郎中,名叫杨苏,字药师!和尚你呢?”
“小僧是云游僧人,俗家姓姚,法号道衍。”
道衍和尚!杨苏听闻,心中一惊,不禁重新审视起眼前之人。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妖僧姚广孝?那个日后的黑衣宰相?
此时,道衍和尚也在仔细观察着杨苏,越看越觉得此人非同寻常。他自己学贯密宗、天台,还得异人传授寻龙望气之术,却无法看透眼前之人。此人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不像是这世间之人,实在是怪异至极。
“咦?和尚,为何我从你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一丝战意?”
道衍和尚顿时有些窘迫,连忙低头念佛,心中暗自忏悔:罪过罪过,自己修行尚浅,竟未能控制住心神。
“呵呵,施主莫怪。小僧云游四方求学,时常拜访有道高人请教。施主如此不凡,小僧一时技痒,心生讨教之意,不知施主可否应允?”
杨苏亦是兴致盎然,他虽学有所成,自认为当代杨药师,可在这现世之中却找不到五绝高手一较高下,今日有幸遇到这等名人,岂有退缩之理?
“好啊,比什么?医术、武艺还是辩经?”
道衍和尚略显尴尬,连忙摆手:“下棋如何?”
“哈哈哈哈,妙哉!就比下棋!”杨药师爽朗地大笑起来,“既是比试,可有彩头?”
道衍和尚微微一愣,面露难色:“小僧身无长物……”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施主精于医道,若小僧输了,便送施主一卷秘传医书。”
杨药师点头应道:“爽快!我也不占你便宜,若我输了,就送你一卷你未曾读过的经书。”
说话间,二人已来到客房附近。
听到声响,徐妙云面带微笑走了出来:“夫君,道衍大师。”
杨药师说道:“容我与夫人交代几句,稍后便去找小师父下棋。”
“小僧在隔壁禅房焚香烹茶,静候施主。”
待丈夫返回屋内,徐妙云急忙询问情况。杨药师咂了咂嘴,说道:“凤阳府的百姓确实深陷困境,不过并非天灾所致,说出来你恐怕都难以相信。”
“哦?为何如此?”
“洪武皇帝大行封赏功臣之事,那些跟随他的大多是淮西勋贵,凤阳的旧相识更是不在少数。这些人荣归故里后,并未想着为家乡谋福祉,反倒效仿前朝的大户人家,竞相购置田地。”
“普通百姓哪能与这些权贵抗衡?才分到没几年的土地,就被这些新贵们巧取豪夺,兼并殆尽。百姓们要么沦为租种田地的佃户,要么四处逃亡沦为流民。”
“唉,昔日的屠龙少年如今却变成了恶龙,也不知洪武皇帝是否知晓此事?”
徐妙云闻言,不禁惊愕万分:“他们怎敢如此?凤阳可是皇帝的故乡,又紧邻应天府。况且那些公侯们战功赫赫,所获的封赏、爵位食邑已然享用不尽,为何还要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