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面露忧虑:“主公,此次大战我军也伤亡不少,将士们疲惫不堪,若是明日就展开大规模清扫行动,恐怕将士们的体力和士气会受到影响。”
赵辰站起身来,走到营帐门口,望着远方,说道:“正因如此,我们更要速战速决,第一不能给南匈奴残余势力喘息之机,第二我担心北方的鲜卑在知道南匈奴灭亡的消息后会南下。
所以,今晚让将士们好好休整,明日一早,必须按照计划行动。”
将领们互相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末将遵令!”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升,赵辰麾下众将率领着大军出发,马蹄声响彻草原,他们所到之处,南匈奴的部落纷纷投降,然而,也有一些顽固的反抗者,试图组织抵抗,但在汉军强大的武力下,一律被消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辰的军队顺利地清扫着南匈奴的地盘,他们建立起新的秩序,将南匈奴的土地合理分配,同时从上郡调来大量难民恢复生产,巩固这里。
而南匈奴之地则被赵辰命名为,河朔郡,并划分为八县,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匈奴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曾经的敌人开始接受新的生活,边疆也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在赵辰及众官员的努力下,改名的河朔郡逐渐繁荣起来,农田里麦浪翻滚,街市上热闹非凡,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另一边,帝都洛阳,汉灵帝刘宏正在御花园与宫女玩闹,阳光洒落在五彩斑斓的花丛间,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芬芳。
刘宏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冕旒,脸上洋溢着肆意的欢笑,宫女们身着薄纱,身姿婀娜,围绕在他身旁,如同翩翩起舞的彩蝶。
突然一份捷报打破了这片欢声笑语,“陛下,边疆传来捷报!”一名太监匆匆跑来,那尖锐的嗓音划破了原本轻松愉悦的氛围,他神色紧张而又急切,双手呈上奏折,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刘宏慵懒地接过奏折,脸上还带着尚未散去的笑意,他轻轻展开奏折,漫不经心地阅读起来。
起初,他的眼神依旧透着几分随意,但当看到赵辰彻底收服南匈奴之地,并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时,他的眼睛逐渐瞪大,兴奋之色瞬间布满了整张面庞,他高兴得直拍手,连道三声好。
“好!好!好!赵辰此人,实乃我大汉之栋梁!”刘宏兴奋地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身旁的宫女和太监们见状,纷纷附和着夸赞赵辰的功绩。
刘宏的心中满是欢喜,他立刻在脑海中构思着如何奖赏这位功臣,“朕要重重赏赐赵辰,让天下人都知道,为我大汉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之人,必将得到应有的荣耀和赏赐!”他大声说道,目光中充满了坚定。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对刘宏的决定表示赞同,当刘宏提出要封赵辰为征北将军兼并州刺史,还加封赵辰为秦侯时,朝堂上顿时一片议论纷纷。
只见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面容严肃,拱手说道:“陛下,如此封赏,恐怕过于厚重,赵辰虽有赫赫战功,但一下子给予如此高位和封赏,恐怕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也可能会打破朝堂的平衡,望陛下收回成命。”
刘宏眉头一皱,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朕意已决,赵辰之功,当得起这般封赏,如果你们有谁能立如此大功,朕也会这样封赏他!”
又有几位大臣相继进言,试图劝说刘宏改变主意,但只图享乐的汉灵帝根本不听。
他的心思早已不在朝堂的争论上,而是想着如何尽快将赏赐颁布下去,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英明决断。
“朕是大汉天子,朕说了算!赵辰的功绩有目共睹,你们不必再多言!”刘宏大喝一声,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退朝之后,刘宏迫不及待地命人拟诏,他坐在龙椅上,想象着赵辰接到封赏时的喜悦和感激,心中满是得意。
在遥远的上郡,狂风呼啸,旌旗猎猎。赵辰身披战甲,英姿飒爽地站在肤施城楼上,他那双坚毅的眼睛望着洛阳的方向,手中紧紧握着刚刚收到的封赏诏书。
“将军,此番封赏,实乃大喜之事啊!”张辽走上前来,兴奋地说道。
赵辰微微摇头,神色凝重:“这封赏虽重,可责任亦更重了。”
李猛一脸不解:“将军何出此言?以将军之能,定能胜任更高之职。”
赵辰长叹一声:“你有所不知,如今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诸多争议在所难免,不过我赵辰行得正、坐得端,这一切荣耀皆是我与兄弟们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挣来的,谁也那拿不去。”
此时的洛阳,皇宫之中依旧是歌舞升平,刘宏正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他身边的宠臣们阿谀奉承,让他忘却了边疆的战火与百姓的疾苦。
“陛下,今日这舞美不美?”一名宦官谄媚地问道。
刘宏哈哈大笑:“美,美极了!”
他根本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