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的脸色稍缓,继续说道:“此次招收难民,务必做到有条不紊,安排专人登记难民信息,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技能分配工作。
修筑道路、开垦农田、兴修水利,这些都需要人力,让他们通过劳动换取粮食和住所,既能解决温饱,又能为上郡的建设出力。”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大人吩咐!”
赵辰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书房中踱步,“还有,要确保粥棚的粮食供应充足,不可有丝毫克扣。
对于老弱病残者,要给予特殊照顾,此事关系到上郡的未来,不得有误!违令者严惩不贷。”
“诺!”众人再次应道。
随后,赵辰又与众人商讨了一些细节,直到日头西斜,方才让众人散去。
郡丞赵刚不敢有丝毫懈怠,回到府中立刻召集了一批能干的官员,分配任务,安排人手,一时间,上郡各地都忙碌起来。
在与各地的连接处,粥棚很快搭建起来,热气腾腾的粥香弥漫在空中,吸引了众多难民。
负责登记的官员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难民的信息,而一旁的军队则维持着秩序。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牵着年幼的孙子,来到粥棚前,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官老爷的救命之恩啊!”
负责发放粥食的官员微笑着说道:“老人家,快吃吧,以后咱们上郡就是你们的家了。”
难民们听闻此言,心中燃起了希望,纷纷表示愿意为上郡效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上郡,在赵辰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被有序地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
有的参与道路修筑,有的投身农田开垦,上郡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不法之徒企图混入难民中浑水摸鱼,还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克扣难民的粮食,赵辰得知后,雷霆大怒,下令严查严办。
在一次巡查中,赵辰亲自揪出了一个贪污的官员,当着众人的面,严厉斥责道:“你身为官员,不思为百姓谋福祉,竟敢贪污难民的救命粮,实在是罪不可赦!”随即,命亲军将其就地斩首示众。
经过一番整顿,上郡的难民安置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农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新修筑的道路宽敞平坦,水利设施也逐步完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郡焕然一新。人口增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赵辰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公元185年八月中旬,凉州的叛乱依旧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不止,硝烟弥漫,局势紧张。
然而,在上郡,却是另一番景象。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百姓们满怀喜悦地投入到秋收的忙碌之中。
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原本洋溢着希望和满足的上郡,却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打破了宁静。
三万余匈奴兵如汹涌的潮水般汹涌而来,带着掠夺和杀戮的欲望,让上郡的天空瞬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
赵辰,这位上郡的太守,得知匈奴来犯的消息后,目光坚定,立刻做出了战略部署。
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必须迅速而果断地应对。“张辽听令!”赵辰的声音在郡守中回响。
张辽拱手道:“末将在!”
“命你率领两万步军,即刻支援郝昭,不得有误!”赵辰的命令简洁而坚决。
“末将领命!”张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郡守府,前往军营准备率部出征。
又过两日,赵辰放心不下前线战事,决定亲赴战场。
他叫来郡丞赵刚,郑重地说道:“赵刚,上郡事务交由你继续主持,务必保证后方安稳,保障百姓秋收顺利进行。”
赵刚一脸严肃,抱拳应道:“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安排好一切后,赵辰亲率典韦和两千亲军,四千轻骑兵和一千重骑兵踏上了前往前线的征程,一路上,马蹄声急,扬起阵阵尘土。
经过数天的急行军,赵辰率领两千亲卫军和四千轻骑兵一千重骑兵,终于来到了上郡西面郝昭的大营。
此时的郝昭,正率领着部下坚守营地,与匈奴兵展开激烈的对抗。
“主公!”郝昭看到赵辰到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赵辰翻身下马,大步走向郝昭,问道:“战况如何?”
郝昭兴奋的说道:“匈奴兵来势汹汹,虽然敌军人数众多,但我军经过军事变革,再加上刚刚更换新的装备,匈奴根本不是我军对手。”
“此次匈奴胆敢来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赵辰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郝昭用力地点点头,“末将定当拼死杀敌,保我上郡安宁!”
赵辰望着远方,沉思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