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墨解决科举舞弊案后,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他在朝堂上的风光无限,却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愈发眼红。这天,阳光如往常一样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大臣们正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各项事务,一切看似平静,却又暗藏玄机。
早朝进行到一半,汉武帝刚听完一位大臣关于水利工程进展的奏报,准备询问几句,这时,御史大夫王大人突然站了出来,神色严肃,手中还拿着一封密封的信函。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陛下,臣今早收到一封匿名信函,信中所写内容,关乎我大汉社稷安危,臣不敢隐瞒,特呈于陛下御览。”
汉武帝一听,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示意王大人将信函呈上,一旁的太监连忙快步走下台阶,接过信函,小心翼翼地呈到汉武帝面前。汉武帝打开信函,刚看了几行,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疑惑。他将信函重重地拍在龙椅扶手上,目光冷冷地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问道:“这信中所言,可有此事?有人竟在暗中勾结外敌,意图颠覆我大汉江山!众卿家,对此有何看法?”
大臣们听闻,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朝堂上一片哗然。张子墨心中也一惊,他知道,又一场麻烦事找上门了。他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事太过蹊跷,仅凭一封匿名信函,难以辨其真假。但无论如何,都不可掉以轻心。臣恳请陛下,容臣彻查此事,定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汉武帝看着张子墨,微微点头,说道:“子墨,此事就交给你了。朕命你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若是真有人胆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朕绝不姑息!”张子墨领命后,心中暗自琢磨,这封信函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们又为何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一封神秘信函?
退朝后,张子墨拿着信函回到府邸,坐在书房中,仔细研究起来。信函上的字迹工整,但明显经过刻意伪装,很难从字迹上找到线索。信中提到,有朝中大臣与匈奴残余势力暗中往来,商议着里应外合,攻打大汉,还详细列出了一些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可这些信息太过模糊,根本无法直接作为证据。
张子墨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想着:“这群家伙还真是狡猾,这是故意给我出难题啊。不过,想难住我张子墨,可没那么容易!”他决定先从信函的来源查起,吩咐心腹去打听王大人是如何收到这封信函的。
经过一番调查,张子墨得知,这封信函是有人在深夜悄悄放在王大人府邸门口的,送信之人包裹得严严实实,守门的侍卫根本没看清模样。这条线索算是断了,张子墨却没有气馁,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信中提到的那些会面时间和地点。
他发现,其中一个会面地点是京城外一座废弃的道观。张子墨心想:“既然这是他们的会面地点,说不定能在那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于是,他带着几个身手矫健的心腹,乔装成普通百姓,朝着那座废弃道观赶去。
一路上,张子墨还不忘和心腹们开玩笑,缓解紧张的气氛:“兄弟们,咱们这次就当是去郊外游玩了,不过这‘游玩’可得小心点,别被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当成猎物给盯上咯!”心腹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抵达废弃道观后,张子墨等人小心翼翼地走进观内。道观里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四处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他们仔细搜索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线索的地方。
突然,一个心腹在道观的一间偏房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脚印,脚印大小不一,看起来像是好几个人留下的。张子墨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脚印,心中暗自思索:“这些脚印应该是近期留下的,看来信中所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搜索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张子墨心中一惊,低声说道:“不好,有人来了!大家先躲起来!”众人迅速躲到道观的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
只见一群黑衣人走进道观,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眼神阴冷的男子。他警惕地环顾四周,大声说道:“都给我仔细搜,看看有没有人来过!”黑衣人纷纷散开,开始在道观里搜索起来。
张子墨心中暗忖:“这些人肯定和那封信函有关,看来今天有大鱼上钩了。”他悄悄地给心腹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准备动手。
黑衣人逐渐靠近张子墨等人藏身的角落,气氛越来越紧张。就在黑衣人快要发现他们时,张子墨突然大喝一声:“动手!”他率先冲了出去,与黑衣人展开搏斗。张子墨的剑法高超,每一剑都凌厉无比,黑衣人纷纷倒下。
心腹们也不甘示弱,与黑衣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时间,道观里喊杀声四起,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那个为首的男子见势不妙,转身想要逃跑,张子墨怎会轻易放过他,他身形一闪,挡住了男子的去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