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走在路上,王玉贵便说道:我们是去见本县数一数二的粮商。
陈平仁:去见他做什么?
王玉贵:当然是为了处理运回来的粮食,还有顺便要一些行程的经费。
陈平仁:难道我们不能自己买卖吗?
王玉贵:你啊!粮食可不比年货、杂物这些东西,我们一趟是数十上百担的运,自己哪里能卖得了?还有这价钱,高了无人来买,低了其他粮商也也看不过眼,你该不会不懂这些吧?
这些我不是不知道,陈平仁说道:只是我们辛辛苦苦运回来的粮食,人家转手就提高价格卖出,我只是觉得不甘心。
王玉贵:买卖就是这般,待会我们得尽力索要一些定金,可能需要画字签押,你要记住了。
陈平仁:是不是这一趟预算不够?
王玉贵:和这个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次我们不是在做生意,当然要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陈平仁:那好吧!我们人手是不是还不太够?我的一个友人,身强体魄,做事也是一把好手。
王玉贵:再多一两个无妨,只是运粮过程很辛苦,得要能吃苦耐劳。
陈平仁:那是自然!
二人便继续赶路,入了城,来到一条繁华街道,王玉贵指着前面那几间米店,这就是县里数一数二的粮商,东家名叫王如君。
陈平仁一看,那粮铺从前到后连起来有约20丈宽,来此买卖的人络绎不绝!
正观望间,两人也走到了门口,就有伙计上来问道:客官是来买粮吗?
王玉贵:不是。
伙计:那是准备来卖粮咯!
王玉贵:也不是,我们是来找你们东家的,请帮我们通报一声。
伙计:有什么事啊?我们掌柜可忙了!
王玉贵:没事也不会到这里来消磨时间,难不成你们会给午饭吃!等见了你们东家自然会告知来意,给我们指路吧!
伙计明显被这番话问住了:那好吧,跟我来。
两人跟着穿过一阵嘈杂的人声中,来到店铺后方,进入一间不大的屋子里;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约四十岁,正一手拿着账册,一手拨弄着算盘。
伙计开口说道:掌柜的,这二位要见您。
不等王如君说话,王玉贵便道:贵铺可真是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啊!本镇有您镇守,乡民们再不用担心无米下锅,真乃是本镇之福啊。
王如君:二位是来买粮还是来卖粮呢?
王玉贵:我们这次来是有一桩好买卖与您,将上等的粮米转卖与你。
王如君:哪里的粮米?
王玉贵:北国的粮米。
王如君停下了手中的活:现在哪里,有多少?
王玉贵:掌柜的别急啊,现正在宜北边境处,等着我们去取啊!
王如君:即是这样,就请两位取来再说吧。
王玉贵:本来应当是这样,只是这一去路途遥远,如果掌柜的您能先付一些定金,好让我们弟兄们路上好开销,那么此行将会大大成功。
王如君:这粮米我没见到,且不说我认不认得你们,但只凭你的这些话,要是你们一去不回来了,我找谁去呢?
陈平仁:我们都在丘鹤村住着,怎会为了这个而离开这里?掌柜的如果对我们不相识,也可以向他人问一问
王玉贵:掌柜的,如今这年景,后半年粮价只会越来越高,今日粮价是一斤八文钱,我们给你七文钱一斤,如果等我们回来的时候,价格可就远不止这个价,到时候我们还以这个价格卖给您。
王如君:那你们需要多少定金啊?
王玉贵:那可要看您,您要多少,就先支付三成定金,我们就给您带多少回来。
王如君:这样吧,就给你两成定金,不过要画字签押。
王玉贵:做生意嘛!一回生二回熟,那就先谢过掌柜的。
王如君:这是一桩买卖,何必说这些,请这边来签定契约、画押。
待画了押、拿完银两之后,王玉贵道:已经快到中午了,请掌柜的到附近酒家一聚,务必赏脸。
王如君依然坐在那张黑色案几前面,敲打着算盘,嘴里说着:正巧我现在手头事务繁多,许多账务还没处理,这样吧,等你们运粮回来的时候,我自摆一席来为你们一同庆贺,你看如何?
王玉贵:既是这样,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王如君:那就请走好,恕不远送了。
两人离开了米铺,路上陈平仁一直闷闷不乐,王玉贵道:怎么?钱也拿到了,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吗。
陈平仁:只是不舒服他的这种做派,满眼尽是利,处处小心眼。
王玉贵道:做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