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考察自己本家的炼铁厂,急匆匆和王江川办理了土地买卖交割手续。
两人联手站到了府门前,王江川大声的向围拢过来的百姓佃户宣布:“我的土地正式卖给了闯王。已经做了交割。现在,请闯王公布其政策。”
这个消息一公布,所有的百姓都彻底的震惊,其实是蒙圈了。
王菩萨竟然将土地卖给了流寇,那这算不算是通寇,这样的好人会遭到官府无情的报复。
而流寇竟然购买土地了,他买这个东西干什么,难道他要金盆洗手做太平绅士了?要么他要带着土地四处流窜吗?
他们祖祖辈辈租种王菩萨的土地,那这土地成了流寇的田产。那自己到底还继续给他家耕作不?
还有就是,即便冒着通匪的生命危险,那是靠抢劫为生的流寇,还不把自己剥削死。
吕谋看到了大家的疑惑,就骄傲的向所有的人,大声的公布了自己的土地政策。
当他说的口干舌燥,认为自己解释清楚之后,却没有换来百姓们拥戴的欢呼,更没有跪地磕头感谢,引来的只是百姓麻木而不接受的沉默。
其实,那些佃户们,不是不对闯军的这种土地政策不赞同,他们是从心眼里赞同的。
但他们最关心的是现实,
不耕作哪里有活路?但耕种了,那算不算是通匪,算不算是流寇一伙的了?
通匪啊,到时候你们被官军围剿,你们可以拍拍屁股,继续流窜,那我们这些人呢?不跟着你们流窜,可就被官府秋后算账,就是个死啊。
看到自己的呼声没有得到百姓的响应,吕谋很是失落。
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得不到响应呢。
王江川看到这样尴尬的场面,却是微笑着一伸手:“请闯王进来说话。”
无奈的吕谋,就只得跟着王江川再回院里。吕谋沮丧的一屁股坐在了自己原先坐过的椅子上,摊开双手:“政策是如此的好政策,可是为什么百姓们却不接受呢?”
王江川耐着心道:“我为闯王请进来两位乡亲,回答你的疑惑可否?”
吕谋无奈的点点头,同意了这个举措。
王江川出去,不大一会儿,带进来一老一少,向吕谋介绍:“这位老者是我家祖祖辈辈的佃户,这位年轻人,是我家的短工帮佣。他们的想法,请闯王听一听。”
吕谋就端正了姿态,谦虚的询问:“二位,难道我的政策有什么不妥吗?”
那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还是年轻人脾气直,直接回答:“大王的政策的确是好,我们打心眼里赞同欢迎。”
“那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这个年轻人略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鼓起了勇气:“政策是好政策,但是我若是承包了您的土地,结果您的队伍却不能在这里长久驻扎管理,那么这一切都将是一场空,我们还会担上一个通匪的罪名。”
那个老者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谁不想有一份能传子孙,赋税低廉的土地呢。但关键就在于,我们接受了您的土地,您却不一定在这里长久,我们不但闹了一场水中花镜中月,更弄一个通匪的罪名,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我们是真的不敢啊。”
吕谋无语了,最终只能客客气气的请他们出去,然后颓丧的坐到了椅子里,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来自己是想当然了,太理想主义了。而在自己根基未稳,实力未显的时候,在这些百姓不能相信自己的时候,推行这样的政策,是绝对推行不开的了。
可是民心需要收揽,自己的财政需要来源,但这样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自己就只能做流寇,去吃光一地再到下一地,来获得生存。这就不得不再次走入流寇性质的死循环。
这时候吕谋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明末这么多揭竿而起的人,都做了流寇,而不是建设自己的根据地了。
其实他们其中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只是实际状况他不允许啊。
王江川看着开始变得沮丧痛苦的吕谋,云淡风轻的一笑:“打江山,不是单一的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吕谋就气馁的抬头:“我当初以为,我的这些惠民政策一旦推行实施,百姓会蜂拥而至,竭力支持接受。结果事情却是这个样子。这实在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如果我的土地政策不能够顺利推行,不能够稳定地方收揽民心,那我只能做一个流寇。最终在转战之中不断被削弱,最终被消灭。我这一番救民于水火的蓝图,也就随风消散。我真的心中不甘啊。”
王江川却再次笑道:“闯王倒不必气馁,就在刚刚之前,闯王是准备用暴力的办法,来收缴我的土地,但是在您知道了我这里的具体情况之后,为了团结像我们这样的人支持您,加入你,您不立刻展示了您的变通吗?那为什么您现在,不再次展示你的政策灵活性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