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武宁王派人带话,说十天后会在华青殿举办国宴,并且说当晚陛下一定要出席。」常福恭敬地站在家晋面前,语气中透着一丝紧张。
家晋眉头微皱,心中冷笑:「这个傅其荣,果然是把李承恩当成摆设,连个名单都不给。」他看着常福,轻轻点了点头,仅仅「嗯」了一声,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家晋忽然开口,语气淡然:「当晚你会跟我一起去吗?」
常福闻言立刻跪下,满脸虔诚:「承蒙陛下怜惜,奴才就算死,也要陪陛下去,可是……」他的声音低沉下来,额头碰触着地板,悄悄流露出担忧和不安。
按理说,皇帝要指定内侍陪同,是件简单的事,只需一道口谕,大内总管便会安排妥当。然而,现在的大内总管乃是傅其荣的亲信,只听令于他。常福虽然不惧得罪傅其荣,却怕自己的出现会让家晋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家晋见常福如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轻轻地叹了口气:「没事,快起来吧。」他俯下身扶起常福,温和地说:「你不必陪我,我一个人应付得来。」
常福依然心有不安,但不敢再违逆家晋的意思,只能默默地站起身,低着头,不敢多言。
国宴的前夕,家晋辗转难眠。他躺在床上,目光空洞地望着帐顶,脑海中翻覆着自己的经历。他依然无法理解,为何会被命运摆布,来到了李承恩的身体里。思绪如海潮翻涌,令他无法安宁。
次日一早,宫中一片忙碌,宫人们如同穿梭的蚂蚁,为晚宴的准备而忙得不可开交。家晋却显得格外冷静,他知道,这一切的繁忙与他无关。作为李承恩的替身,他今晚的角色,只是去充当一个没有实权的木偶。
傍晚时分,家晋换上了华丽的宫装,金线织就的龙纹袍子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显得他更加高贵冷峻。常福站在一旁,眼中充满了不舍和焦虑,低声道:「陛下,请保重。奴才会在这里等您回来。」
家晋看着常福眼中的担忧,微微一笑,拍拍他的肩膀,便大步离去。
随着国宴的日子临近,家晋对晋阳国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与王才人长达半年的接触,他逐渐摸清了这片土地的脉络。
晋阳位于中国东北,对上是川宁,南方是大盛,西边则是月泉。晋阳的领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及宁夏等地。晋阳的国力强盛,拥有接近五千万人口,为四国中最强大的一方。
大盛国的领地则大致涵盖今日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人口达到四千万人,虽稍逊于晋阳,却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月泉国,领地包括甘肃、四川及青海,大多为高原和荒地,人口仅有六百万,国土辽阔却资源贫瘠。尽管如此,月泉的都城坐落于晋阳和大盛的中间,控制着一条重要的商道,因此成为了两强争相拉拢的对象。
川宁国则位于北方,领地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内蒙古,人口约九百万。这个国家多年间奉行中立政策,保持不参与任何战事,力求偏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豪强和土匪,盘踞在各地,自称王侯。这些小势力零零散散,总人口不过两百万,但也给整个国土的安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总体来说,家晋所在的晋阳,是四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其次是大盛。月泉则依赖于与两强周旋获取利益,而川宁则专注于自保,保持着中立。
家晋脑中思索着这些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浩瀚的国土地图。他深知,未来的局势将更加复杂,而自己,将会在这盘大棋局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晋阳正月初三,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家晋将主持一场盛大的国宴,这场国宴不仅是为庆贺晋阳的百年盛世,也是为了与大盛、月泉、川宁三国的使臣加强联系。
华青殿灯火辉煌,烛光映照在大殿四周的红木柱上,显得既威严又富丽堂皇。宫墙外,冷风悄然掠过,但殿内却暖意融融,华服加身的群臣与使臣们正在等待这一盛宴的开始。
家晋端坐于龙椅之上,这张鎏金雕龙的椅子置于大殿正中央,背后是象征皇权的黄金屏风。屏风上绘有一条腾云驾雾的金龙,双眼炯炯有神,似乎在暗暗注视着这场盛会的一切。
李承恩未立皇后和贵妃,所以在家晋左右依次坐着的,是右边的修容马氏和左边的婕妤文氏。她们妆容精致,身着华贵的锦衣,马修容更是一身绛红色的宫裙,与文婕妤的淡粉相映成趣。
大殿内,右侧的座席上,晋阳的功臣们首当其冲,最前排的便是传其荣和匡鸿昌,他们穿戴整齐,脸上满是自信与从容。其后便是川宁使臣,一个个神色肃穆,无不正襟危坐。左边最前排坐的是大盛的使臣,穿着稍显华丽,显然大盛使团的气势不容小觑,而月泉的使臣们则略显谦逊,坐在他们的身后,低声交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