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十五章 汉朝的汉文帝那样就是极好的 (1/1)

按照他原本预料,这次经营应该是不亏的,刚开始几天几百两也正常,但没有想到最终居然能赚这么多。

“这当中的大头当属细盐,老臣将这盐的价格定在了每斤五两银子,这几日卖出两千多斤,单单这一项就有上万银子。”

“至于其他粗盐卖出去也不过几百两利润,但即便如此也是一笔不低的利润啊……”

朱元璋和朱标听着朱武斯的话,二人都是一脸的欣喜,这么大的利益他们怎能不喜!

朱标看着朱武斯,试探性的询问道:

“那依照朱公您的意思,是不是应当扩大规模,将这细盐产业发扬光大,增加收入呢?”

“太子,这就是老臣今天要说的了,太子,您每日处理政务,

应当记得去年朝廷的税收总收入是多少吧?”

朱武斯对着朱标问道。

朱标想了想,平静地看着朱武斯: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当是五百万两左右,这其中的大头归于农税。”

朱武斯:“是啊,才五百万两,咱大明天下现在领土不说比得过汉唐,

至少也比历史上那些两宋之地强,可宋代那帮家伙却能每年税收不低于两千万两。”

“要知道还是较少的算,按照咱之前了解到的来讲,单单是盐铁税收宋朝就得有上千万两白银!”

听到这,朱元璋愣了一下,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武斯:

“啥?上千万两?!这么多银子!!”

朱武斯微笑道:

“这只是最低的估计,根据户部的调查显示,光是盐铁税收,

每年至少都有数百万两银子,更不要提各种税赋了。”

说到这,朱武斯叹息了声:

“唉,咱大明虽说已经天下太平,但百姓还是很穷,不少人餐餐吃不饱饭,而且大多还是贫苦百姓。”

“若是风调雨顺,那百姓还过得去,但要是突然遇到个什么天灾,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听到朱武斯的问话,朱元璋沉吟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咱也知道百姓过得苦,这也是咱亲眼看过的,

这也是咱不让提高农税的原因,若不是大明要用钱,咱巴不得永不收农税!”

说着,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但是没办法,历朝历代想要有钱就得收税,

不管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百姓,都必须征收农税。”

也是朱元璋无奈的地方之一,他是穷苦百姓出身,自然知道底下百姓过得有多苦。

很多百姓即使是在应天府这样的地方,都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很多人一年做到尾也攒不下几个钱。

没病没痛还好,但若是真的生了病,哪怕只是小病,也会拖垮家里面的积蓄。

而且,这些穷苦百姓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是从小没读书的,这些人的命运往往也更为坎坷。

毕竟像那些世族门阀的孩子基本不缺衣食住行。

但穷苦人家的孩子就难了,有时候生病了就得挨饿。

很多穷苦人生病的时候甚至不是病死的,而是饿死的……

“所以,老臣希望咱们能改善一下百姓们的生活。”

说到这,朱武斯语重心长的对朱元璋道:

“老夫想请求陛下允许,咱们把这些盐的销售权交由朝廷统一管控。”

“若是短时间之内无法统一管控,那就先管控一部分,

过些年慢慢收回来,也好让皇上和太子看看这盐税到底有多大。”

朱标:“朱公,在下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不知道这个方案合适不合适?”

朱武斯淡淡笑了笑,毫不在意道:“太子殿下尽管问就是了。”

朱标:“农税应当调整为多少才合适?”

“这……”

朱武斯皱起眉毛,太子问的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啊。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随便说两句可能就会惹祸上身。

得亏他是朱公,不然这种事情他绝不敢擅自回答。

朱武斯仔细考虑了片刻:

“农税嘛……自然是越少越好,像汉朝的汉文帝那样就是极好的,

将农税减少到三十税一,日后再慢慢减。”

“百姓过的苦,这农税对于他们而言不要收是最好的。”

朱标愣了一下,转头看向自己父皇,只见自己父皇也是同样瞪大了双眼,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