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朱武斯才伸长脖子,对着朱元璋接着说道:
“陛下,老臣只是觉得您和太子每日花那么多时间在这些事上着实辛苦,看着难受。”
“倒不如把这些奏折通通打回去,让这帮家伙重新写过,这是在让他们谈论国事,
又不是让他们写作文,从秦皇汉武开始写写个几千字还没进入主题。”
“以后就规定这帮家伙无论说多重要的事情,必须得在三千字以内说完,
按格子数来写,写超过一个字直接打回去。”
“还有,同一件事情不可以连续上奏两次,
省的他们天天没事就把那些小事都写入奏折,让您和太子劳心费神。”
朱元璋听着,不由得愣了一下,一下子就舒服了不少,开始在心里感叹了起来:
“老天啊,终于有人明白咱的苦了,咱老朱可不就是累坏了吗。”
“这些文人每天就知道之乎者也,一件小事都能绕个大圈子,看着咱整天脑壳子都疼,
咱还不能掉以轻心,要是咱有一处没看明白,迷糊准了,那可能就是一件大事!”
一旁的朱标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走上前来看着朱元璋:
“父皇,儿臣以为朱公所言甚是,
自大明开国以来,这些文臣每日所说的事情越来越多,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越来越繁琐拖沓。”
“很多时候明明一件小事可以用几十个字解释完,
却非得要写上千字,真正讲大事的却很少,长此以往对朝局不利。”
说着,朱标转而对着朱元璋恭敬的鞠躬道:
“朱公的提议,儿臣赞同,父皇,您认为如何?”
朱元璋沉吟片刻:
“咱再好好琢磨琢磨,这样,标儿,今日你先回去休息,有空陪雄英走走。”
说罢,朱元璋抬手将那叠奏折全部推到一旁:
“咱今天把这些奏折都看看,明日上朝的时候在朝堂上说说这事。”
朱标点了点头:
“是,儿臣遵旨,儿臣告退。”
朱标离开后,殿内便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武斯二人。
“爹,前几日那般吵闹,没有吓到您吧?”
“哪里会。”
朱武斯摆了摆手,示意朱元璋放心:
“咱爷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阵仗还不够塞牙缝呢。”
朱元璋听着哈哈大笑,心情更加愉悦:“既然这样,您就陪儿子多看一会儿奏折吧,免得明日又说儿子懒怠读书,荒废朝政。”
“嘿。”
闻言,朱武斯摇摇头,笑着说:
“咱之前都是开玩笑,真要说起来,你在历代皇帝之中绝对算得上是勤政为民了,比其他那些皇帝要强了不知多少倍。”
听到这话,朱元璋却忍不住笑了笑:“这话您都说了多久了?”
“怎么着?嫌弃老夫唠叨啊?”
朱武斯脸色变了,瞪着朱元璋:
“老夫说的话可都是掏心窝子的,不信你问问你儿子,看他怎么说。”
朱元璋只是笑了笑,并未回答朱武斯,而是又转身从旁边拿起一本奏折。
……
……
当天夜里。
朱公府。
这座府邸坐落于皇宫东面的一处街道,占地一百亩,相比于其他公爵府邸显得略有些小。
起初朱元璋并不打算让朱武斯住在这里,打算让他直接住在皇宫里面。
朱武斯考虑了一下,和朱元璋说如果自己住在皇宫里面的话就没有君臣之分,外人会看出问题来。
于是,朱元璋令人挑选了一块好地,在这块好地上精心装修了一番,成为了朱公府,朱公朱武斯一家居住的宅院。
因为朱武斯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朱元璋特意给他建造了一栋皇家暖阁楼供他居住。
阁楼上面有一个小院子,专门给朱武斯养花养草。
还配置了四名女婢,分别叫做小春,小夏,小秋,小冬。
平时负责照顾他饮食起居,伺候他起居。
回到府邸里,朱武斯打了一个哈欠,坐在自己房间里给自己倒了杯茶水喝了一半。
“砰。”
忽然一声闷响传来,朱武斯猛地一怔,赶紧放下手中的茶盏,向着发出响声的屋子跑了过去。
“谁?”
朱武斯一边喊着一边推开房门。
一进门,一个穿着着麻衣的人站在朱武斯门外,瞪大着双眼,一脸无辜的模样看着朱武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